原标题:模特圈乱象 10个新人9个被骗过 行业几乎没有规范
涉事模特公司已停业整顿,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表示今年接到类似投诉32起
业内人士称,淘宝模特这个行业火了很多年,但规范几乎一直没有
本报记者 俞任飞 蒋慎敏通讯员 许雷阳 何美萍
陆珂不是第一个受骗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受骗者。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起,收费拍摄模特卡的淘宝模特骗局就不绝于网。作为“电商之都”,杭州集聚了全国最多的淘宝模特与直播网红,市场需求催生了行业发展。
据统计,2010年,杭州专门为电商服务的图片摄影公司不足200家,而现在的数字至少翻了10倍。
市场大了,泥沙俱下。采访中,不少从业者告诉记者,这一行水太深。
在58同城等招聘网站上,所有模特招聘页面上都会有置顶一条提示:建立模特档案、办法收费、试镜押金都有欺诈嫌疑,请警惕!
就在昨天,钱报记者了解到,陆珂投诉的那家模特公司,已经停业整顿。
市场监管局:已接到多起投诉
杭州的冯女士和陆珂有一样的遭遇。她比陆珂早一周面试,也更早发现自己可能被骗了。
而经纪公司一直以不再派单威胁,禁止模特们私下联系。
直到两人在地铁站碰头,陆珂这才明白,自己也上当了。
在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共收到模特招聘投诉32起,其中4起涉及艺线文化。其办公地所属的东站枢纽市场监督管理所也接到过6起投诉,“上周就有一起,基本都是交钱、拍照,说是做模特,最后不了了之。”一位负责人表示,涉诉金额多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最多一笔,投诉人一年内陆续花费9480元,用于办理模卡和宣传。
更多的人没有投诉,而是在网上寻求维权。在豆瓣,网友们总结了自身被骗经历,罗列了近十家“杭州的骗子模特公司”,艺线文化名列其中。
在百度“模特卡”贴吧内,几乎都是哭述被骗的。记者翻了几页,其中有近三分之一,发生在杭州。
“宇哥”是贴吧的常客。“你说的是杭州东站那家吧,我去过。”对钱报记者提起的艺线文化,他并不陌生,此前想做网红的他,也面试过多家模特公司。
相比其他人,他还算幸运,因为他要回了钱。“回家一查我就知道上当了,第二天就去闹,开着免提报警,对方怕了,很快就退了钱。”宇哥告诫记者,别拍模卡,也别接活,“否则要回钱的概率很低”。他说,这几个月,来找他咨询的人不下十几个,大多没有下文。
东站枢纽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人告诉记者,艺线文化办理过营业执照,也具备相关营业资质,在日常检查过程中,艺线文化也确有模特业务展开。因此,在今年6起投诉中,除1起处理前双方已协调撤诉外,基于当事人诉求,市场监管所采取了协商调解的模式。“投诉人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退还部分费用。”该负责人表示,协商双方意见后,投诉基本都解决了。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位于东站附近的艺线文化公司,却发现大门紧锁,海报已被撕下。透过门缝向内张望,办公家具还在,但人已不见踪影。
根据招聘信息拨打该公司电话,也无人应答。边上办公室员工表示,“昨天警察来过,今天就关门了。”
记者从江干警方了解到,警方今年已接到多起投诉,对该公司早有关注。通过多部门合作,从昨日起,该公司进入停业整顿阶段。
模特:10个新人9个被这样骗过
“太常见了,10个里有9个新人被骗过。”安娜是一名有4年经验的车展模特。类似套路她见过太多,“前段时间,我高中同学想做模特,还问我要不要交2000元做张模卡?”
其实,大二刚入行时,她也上过当。校外的一家广告公司收了她1000多元的建档和宣传费,并拍了套模特卡。结果几个月后,她一次单子也没有接到。
她告诉记者,所谓模特卡其实就是模特的作品集,是接单时的“敲门砖”。模特卡所体现的,应当是模特的个人实力与工作经验,“既要体现模特的五官、身材、肤色等特征,又要表现应对不同拍摄的风格与镜头表现力。”
即便有了模特卡,多数企业还是会要求模特本人前来面试,“换上衣服亮个相,他们满意了才行”。安娜说,多数模特的模特卡,来自于此前的工作积累,“这种临时拍的艺术照,对于接活几乎没一点用处。”
这些公司的套路可不止模特卡,形象卡、试镜费、宣传费…… “即便你在别处已经拍过这些,他们也会以不符合标准为由让你再拍一次。” 安娜表示,说白了,就是要你掏钱。
“在业内,拍摄模特卡,费用一般也由经纪公司出,而不是自己负责。”另一名职业模特Emily也认为,“既然经纪公司看重你,就不会在乎这点小钱。” 她自从签约上海某家大型模特经纪公司后,一系列包装宣传费用均由公司负责,“只有几次请专业老师授课,是我们自己凑的钱。”
业内人:模特行业的坑有很多
阿瑶做淘宝模特8年,从2011年入行到现在,她自称已经是“半退圈”的老人。
最早做婚纱摄影模特,当时正值淘宝模特大火,一家杭州工作室看中了阿瑶,以每月一万元的薪酬挖来了她。“杭州本地的模特不够了,就有公司开始各地招人。”她印象里,刚来杭州时,淘宝模特还不到现在的五分之一。
短短几个月,从最初的50元一件,阿瑶的模特费很快翻了3倍,在整个四季青都算小有名气。“2012年是我最火的时候,那时我拍一件衣服,最贵要收400元。”在拍出几款爆款后,阿瑶的身价水涨船高,旺季时一天要拍百来套服装,光模特收入就是两万多元。2015年后,阿瑶就很少再接新单,按她的说法,就是“过气”了。“这个职业生命周期很短,”她解释说,时尚风格永远在变,店商和消费者也会很快厌烦看到同一张脸。
“很多时候,都缺乏明确的规则。”模特卡之类的坑,在阿瑶看来,只是冰山一角,她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
“就拿合同来说,不仅有些经纪公司不签合同,过去接单时也往往是口头协议。”像阿瑶这样的独立模特,多时每月接单近百份,“我不可能每次拍摄都和客户签合同,很多时候当场忘了收钱,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另一方面,对模特的误解也时有发生。“以前,微信里偶尔会接到‘商务单’的邀约。”阿瑶解释说,所谓的‘商务单’就是邀请模特陪同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有的还注明‘绿色局’,谁知道有没有猫腻?”在阿瑶看来,这个行业火了很多年,但规范几乎一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