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省纪委书记要“砸谁的饭碗”?)
1月28—29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武昌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立山代表省纪委常委会所作的《努力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工作报告。报告之中,不乏亮眼的细节表述。
整体而言,这份报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满了批判与自省的精神。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这类总结性质的工作报告,往往都是以自我宣扬、陈列成绩、鼓舞士气为主,自我批判的内容则相对少见。然而,这种印象,却完全不适用于湖北省纪委的这份报告。在报告中,王立山提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坚持问题导向,清醒看到问题和差距。”并在随后具体陈列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在报告中被提到的问题包括: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仍然不强;有的地方和单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尚未彻底改变;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效不明显;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问题仍然突出;损害群众利益的‘蝇贪’、黑恶问题依然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等。这些问题,每一条单拿出来,都不容小觑,一名省纪委书记能够在报告中用大量篇幅强调这些问题,实属不易。
纵观湖北省过去一段时间的反腐工作,对各类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不可谓不大,发现的问题也着实不少。就在不久之前,1月21日,湖北省委原副秘书长杨邦国才刚刚因涉嫌严重违纪和职务违法,接受湖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而在此之前,还有2018年4月落马的武汉市原副市长李忠,以及2017年11月落马的湖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贺盛有。这些身居高位者接连落马,体现出了湖北省的反腐力度。
与此同时,国企反腐也是湖北省2018年反腐工作的部署重点。据第一财经报道,2018年全年,湖北省纪委查处国企领域案件842件,与2017年相比,上升了81.7%之多。在湖北省纪委1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3名落马被查的国企董事长遭到了“点名”。他们分别是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云、湖北宜化集团原董事长蒋远华和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含冰。这三人都在2018年中,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且受到了进一步的司法追诉。
而在湖北省纪委的工作报纸中,还有一个部分,更加引人注目。那就是对该省纪检检查工作本身的批评。报告提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四个意识’不强,践行‘两个维护’没有提升到高度自觉的层面;把握纪法关系不够精准,法法衔接还不够顺畅;有的派驻机构监督乏力,‘探头’和‘啄木鸟’作用发挥不充分;高校、国企纪检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一些纪检监察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会办案、不善办案的问题比较突出;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
为此,报告之中出现了不少颇具魄力的“狠话”,显得十分突出。王立山提到要“坚持刀刃向内、不‘护犊子’”,同时还强调“要靠严格的纪律来清理门户,清除害群之马。谁砸了纪检监察机关的牌子,就坚决砸谁的饭碗。”
事实上,1月3日,在湖北省纪委对一起纪委官员违纪违法事件进行通报时,就罕见地作出了“清理门户,防止‘灯下黑’”的表述。当时,湖北省纪委监委根据核查情况,决定对派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王保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予以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王保平的身份,正可谓是湖北省纪委里的一名“内鬼”。
事实上,这样的表述,可谓颇有渊源。2016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江苏省镇江市调研并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纪委书记座谈会。会上,王岐山强调说:“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章赋予纪委的职责,凝练为监督执纪问责,要求坚决防止‘灯下黑’。中央纪委认真落实党中央要求,创新组织制度,强化自我监督,以坚决的态度清理门户。”
当时,王岐山陈列了一组数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处分7200余人、谈话函询4500余人次、组织处理2100余人。这则消息,让人充分意识到了纪检监察系统内部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如今,又经过了两年多的光景,各级纪委对这个问题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此次湖北省纪委的鲜明表态,正是这种趋势的象征之一。我们希望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各级纪委都能像湖北省今年这份工作报告体现出的这样,随时具有自我批判、自我省思的意识,如此,才能确保纪检监察队伍不腐化,不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