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兄弟情深
2月2日10时20分,北京飞往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的航班准时落地。
“我们到了,先去取行李,你在出口处等一等。”一条语音信息跳进马平的手机。
马平已提前20分钟候在航站楼出口处,迎接表哥马永国一家三口。
4天前,原定接机的是马永国的姐夫,但马平“中途截人”,非得抢这趟活儿。
马永国及其爱人、2岁的小儿子刚露面,马平忙上前几步,拉过行李箱,“哥哥嫂子回来了!”
一阵寒暄,马平驾车直奔马永国家。
“小博最近好吗?”上车后,马永国牵挂地询问马平儿子的近况。
“一切正常。春节后继续去北京检查。”马平说。
7年前,马平4岁的儿子突患白血病,直到现在,依然频繁奔波在银川和北京儿童医院之间。
起初,在北京看病整整一个多月,马平和母亲、爱人在医院轮岗。陪护只能留一人,其他“下班”的人就无处可去。为了节省开支,马平想到了在北京工作的表哥马永国。
之前,马永国与马平每年或每两年才见一面,兄弟关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没想到,马永国二话不说,完全接受他们到他60平方米的小家渡过难关。
期间,马永国主动到医院看望小博,还拿出2000元给马平贴补开销。平时,马永国主动买菜买零食塞进冰箱里,还不停嘱咐马平:“都是自家人,不用那么客气。”
之后,小博的治疗周期固定下来,每3个月赴北京一次,每次治疗一周。
一年多后,马永国结婚了。
马平坚持不再打扰表哥,但表哥电话一个接一个,让他带孩子看病时到家里暂住,马平勉勉强强“蹭”一周。不过没多久,马平在医院附近留意了一间短租房,与其他病友一起合租,负担一下子减轻不少。自此,马平带儿子住进短租房。但是,马永国早就知晓小博的治疗周期,所以每次都会打电话催他们去家里一起吃饭。逢周末,就约他们一起游玩。
这些恩情,马平都埋在心底。每年春节表哥回家,马平几乎都会全陪。他深知表哥喜欢银川特色小吃,就排期到大街小巷的羊杂碎、炒面、火锅、烧烤挨个轮一遍,初二还必须在马平家里包饺子。
今年春节,略微不一样,因为马平通过自主创业逐渐挺过了艰难期,欠账也基本还清,他打算约两家老人孩子一起吃顿大餐。
“这次我买单,不许跟我抢。我刚刚买了新车,算是开年好彩头。”马永国听到马平的春节计划,立即抢过话头。
马平哭笑不得,呵呵一笑。(记者 马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