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杂志2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后勤现代化正改变太平洋军力平衡,全文如下:
常言道,“外行谈战术,专家讲后勤”。在探讨西太平洋迅速变化的力量平衡时,这句话仍很具说服力。这源自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即在那里发生的几乎任何冲突中,北京都将是内线作战,而华盛顿处于外线。所以,解放军不仅在开战之初拥有更大的火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解放军能够长期保持火力。相比之下,对手将处于很长、可能也很脆弱的补给线的末段作战。
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最初的进攻卓有成效,但补给线跟不上解放军的速度,最终无力将联合国军逐出半岛。在那场冲突中,解放军的后勤补给遭到美国空军的不停打击,前线的中国军队因此深受其害。最初的“火的考验”使解放军深刻认识到军事后勤的重要性。今天,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够迅速地调动军队,不仅一开始就能出色地进行打击,而且能长久维持战斗力。从不久前中国国防大学两位教授发表在《军事经济研究》上的一篇文章就能一窥解放军当前对后勤准备的看法。
在中国,改革进行已有时日。这篇文章提出了四个值得关注的建议。首先,作者呼吁在后勤规划方面加强军民融合。他们批评目前该领域的不足之处,如忽视军事要求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作者还呼吁对军事后勤采取更系统的方法。这就要求“细化量化类要求”。第三点涉及时间因素,他们呼吁采取最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协助快速动员。此类工具不只是广播和电视,还包括互联网和“微信”,从而使上层指令实现最快传播。最后一点是加强后备部队在“任务……时间……内容……和质量”方面的训练。作者呼吁后勤保障部队要与作战部队“捆绑”,就像马岛战争时期的英国模式。
在西太平洋,中国拥有天然的战略优势。如果周边海域爆发冲突,中国拥有地理位置靠近的优势。这是一个根本的战略事实,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一些新技术也无法破解这一优势。随着解放军进一步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北京有条件考虑类似于马岛战争那种远程兵力投送,特别是对实力较弱的对手。而在靠近本土的地方,这些出色的能力将使中国在周边地区确立军事支配地位。从南海、东海到朝鲜半岛,那些想要“加大”美国在这些地方军事承诺的人,最好牢记不起眼、但最终具有决定性的后勤保障问题,进而采取必要和负责任的谨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