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了本钱,今年大干一场(经济新方位·六稳怎么干③)
遭遇复杂溶洞地质,工期延误16个月,项目预算超支严重……新厂区开建时,戴红景的橡塑公司担子一下子重了。
厂区正在施工,公司无法申请抵押贷款,去年5月,连采购生产原料的钱也一度告急。
从贵阳云岩区的一间小作坊起步,两代人30多年,年产值过亿元,公司为全国多家知名车企供应橡胶配件。发展到今天不容易。
一筹莫展之际,贵州银行贵阳云岩支行小微中心主任刘毅,主动找上了门。“不仅救了急,更是救了‘命’。”虽然过了大半年,戴红景提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5天,一笔500万元无抵押贷款及时到位,挺过停产危机。一旦生产断链,客户会迅速流失,公司可能很快被淘汰出局。
“一些地方融资对接不畅通,企业都不知道政策,更别说获得感了。”刘毅带着同事,8个信贷员,提供个性化服务,百家小微企业解了渴。
今年春节,戴红景过踏实了,折腾几年,新厂区终于全面投产。过程中,多家银行通过专利权商标权质押,累计融资8000多万元。“现在,设备智能化水平很高,今年收入可以增长5倍。”
企业要发展,除了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市场推广等环节都需要钱,凭一己之力很难。
在瓮安,张塬筹了2000多万元,在老家办企业,用磷矿废渣生产环保建材。但产品推广有个过程,加上抵押物不够,陷入资金短缺困境,进退两难。
去年底,瓮安农商行运用支小再贷款,发贷480万元,利率低于正常小微企业贷款近3个百分点。“等于吃了颗‘定心丸’。”张塬鼓足了干劲。
在六盘水,猕猴桃产业成为特色产业,带动农户20余万人。但是3年挂果,6年才到盛果期,土地流转、农户务工、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大笔资金撑不住。
“有了本钱,今年大干一场。”市农投公司董事长胡光汝说,前不久,建行贵州分行批给他们3亿元贷款,用来提升猕猴桃产业标准化水平,种植、加工、冷链等全产业链发展快起来。
绿色,贵州的发展底色。脱贫,要打赢的硬仗。但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乡村产业振兴,前期投入大、收益见效慢,没有金融支持,寸步难行。
预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500余万元——去年以来,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指导金融机构,以绿色贷款作为抵质押物申请再贷款。
3000亿元脱贫投资基金近半用于设立扶贫产业子基金——去年末,完成投资项目476个、279亿元,贵州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2144亿元。
“会尽快举办多层次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任辉介绍,到去年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007亿元,同比增约36%。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