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纲: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提供超4400亿美元
新京报讯(记者 袁秀丽)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已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超4400亿美元资金,未来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市场化运作的需求,资金支持主要以商业性资金为主,政府性资金主要起撬动私人部门资金的作用。4月25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资金融通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保障,开放、市场导向是投融资体制和“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摄
中国资本市场为相关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5千亿人民币
据易纲介绍,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支持体系不断健全,融资支持日益市场化、多元化。据统计,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超过4400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自主开展的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超过3200亿元人民币。中国资本市场为相关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沿线国家和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超过650亿元人民币。
此外,截至2018年底,11家中资银行在28个沿线国家建立了76家一级机构。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服务涵盖信贷、担保、债券承销、并购重组、风险管理、支付清算等领域。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21个沿线国家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国际金融公司、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开展的第三方合作不断深化。
“一带一路“建设以商业资金为主,政府撬动引导私人部门投资
对于未来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易纲表示,将遵从市场规律,坚持市场主导。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市场化运作的需求,资金支持主要以商业性资金为主,尽量减少提供减让式资金,政府性资金主要起撬动私人部门资金的作用。私人部门投资是主力,政府投资主要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并引导私人部门投资。
此外,易纲认为,应客观全面地认识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如果债务增加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民生的改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贫困率降低等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标的改进,是有利于长期债务可持续的。另外,投融资决策既要充分考虑市场主体的资本金约束,合理设计融资结构,有效管控风险;也要充分考虑一国总体的债务承受能力,加强投融资的统筹协调,确保债务可持续。
结合中国金融业开放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发挥开放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作用。易纲强调,本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开放能有效动员长期资金参与,并缓解货币错配风险。更多地使用本币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和货币错配。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编辑 吕银玲 校对 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