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4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城市群的威力,全文如下:
按照中国的长远发展战略,中央政府负责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包括外企)应彼此竞争催生新思想,确立能推广的最佳做法。
2010年,中国提出引领这个进程的三大城市群,分别是珠三角(后来扩大为粤港澳大湾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人口达3亿,面积40万平方公里,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超35%(4.8万亿美元)。
大湾区人口为7000万,是三大城市群中最少的,但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1.5万亿美元。由于民营企业的活力及深入参与全球贸易,从1980年到2017年,大湾区(不算香港和澳门)平均每年增长14%。大湾区是中国受益于市场化改革和开放的典型,不断试验和调整适应决定了它的发展。
在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和颠覆性技术在改变全球价值链和生活方式的时代,这种试验和调整适应对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而城市和城市群是进行此类试验和调整适应的关键平台。
实现绿色、包容和创新的未来,将着眼于三个主要方面。首先,充满活力的公司将竞相推出更节能、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团队也将对此做出贡献。
其次,中国会继续在社会包容和稳定方面取得进步,落实的措施包括对小企业减税和减政、提高最低工资以及改善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为此,中央政府一直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将它们从严格的官僚单位转变为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者。
最后,中国会继续加强打造绿色城市。这意味着减少空气和水污染,包括建造创新的 “垂直森林”,落实和扩大城市的减碳计划。
不同的城市和城市群,侧重点不会一样。比如在大湾区,香港的发展情况将会特别重要。具体而言,香港在物理空间和市场方面面临短期瓶颈。这需要通过将该城市的(软硬)基础设施与中国内地的相连加以克服。幸运的是,大湾区已证明了善于消除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最后公一里”瓶颈。
西方一些人似乎认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为称霸世界。其实不然。毕竟,市场竞争、创新和创业不一定就是零和的。相反,中国倡导包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理念,支持全球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