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中国离婚率高达38%?用数据说说结婚率离婚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12  来源:快资讯
核心提示:原标题:我国离婚率高达38%?错!用数据说说结婚率离婚率那些事儿导读前不久,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101

原标题:我国离婚率高达38%?错!用数据说说结婚率离婚率那些事儿

导读

前不久,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数为380.1万对。对于这些数据如何进行科学解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遗憾的是,一时间,“我国离婚率高达38%”“每100对新人领证就有38对夫妻离婚”等简单对比成为网络的热点话题。

t0164dc99d4ccdc569c.jpg?size=550<em></em>x330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了?这年头一言不合就离婚?这个社会怎么了?人们被结婚离婚的事儿搞得焦虑甚至恐慌起来。

结婚和离婚,其实是相对独立的事件

实际上,这种恐慌情绪是被所谓的“离婚结婚比”误导了,这是拿同一年离婚对数除以结婚对数进行简单计算得出的数字。统计数据显示的离婚对数和结婚对数,反映的不是同一批人婚姻状态的变化。

t011aaa0fdd53a08560.jpg?size=550<em></em>x421

离婚对应的是已婚的所有人口,是个大区间;而结婚主要对应适婚年龄人口,是个小区间。

所以,两个“率”的分母根本不相等,上述“离婚结婚比”的算术方法压根儿就是错误的!

婚姻状态一般分为未婚、在婚(包括初婚和再婚)、离婚和丧偶。结婚可以从未婚到初婚,也可以是离婚者再婚,还可以是丧偶者再婚。离婚只是在婚者与配偶解除婚姻关系后的状态。这些状态的转化,需要考虑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关系。

所以说,结婚和离婚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事件,所对应的是两个不同的人群。“离婚结婚比”不能算作反映婚姻状况变化的合理指标。

如果简单拿所谓的“离婚结婚比”作“离婚率”来使用,无疑将离婚率放大了成千上百倍。

现实生活中,一对夫妻在一年之内结婚又离婚,在“离婚结婚比”中既纳入分子又纳入分母的情况实属少数。当年结婚的夫妻全都被拿来当分母,被误认为他们中有那么多要离婚的,可以说非常无辜!

结婚率下降,离不开适婚人口比例的降低

我们通常所说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其实是专家研究用的粗结婚率和粗离婚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结婚/离婚人数与同期年中人口数之比。这两个指标的分母都是总人口,包含了大量不在适婚年龄的人口,对婚姻状态变化的描绘也是粗线条的。

近几年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确有其事。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2013年为9.9‰,2014年为9.6‰,2015年为9‰,2016年为8.3‰,2017年为7.7‰,2018年为7.2‰。

别慌!结婚率下降是一种正常现象,其背后最大的秘密在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一方面,我国正在逐渐进入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加大的社会,人均寿命延长,总人口基数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适婚年龄人口(其中主要是青年)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t01f15c7d7d89ff2396.jpg?size=550<em></em>x342

1996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6.98‰,相比1987年的23.33‰,已经下降了约6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步伐在1996年之后并未减缓,2010年为11.9‰,2018年则降到10.94‰。根据2000年至2015年期间开展的两次人口普查、两次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相关预测显示,未来十多年我国结婚适龄人口的绝对数和比重将继续呈下降趋势,结婚率也将随之被拉低。

结婚率下降,跟初婚平均年龄后延也有较大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结婚了,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人们的教育、就业、结婚、生育等社会化行为相应延后了。

进一步讲,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历越高在校时间就越长,这不仅推迟了就业平均年龄,也推迟结婚平均年龄。

再加上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成本高于农村,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很多青年为了个人发展选择推迟结婚。

可以说,结婚率下降既是个人自由选择,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世界性普遍现象。

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2016》罗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2010年与2015年的结婚率数据。从全球范围看,绝大多数国家的结婚率都出现了下降。

t01909a288606cb1aab.jpg?size=550<em></em>x231

我国的结婚年龄拐点出现在2013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发现,2013年25—29岁年龄段结婚人口占当年结婚登记数的比重首次超过20—24岁,此后进一步增长至2015年的39.4%,显示出“晚婚年龄”段人口开始上升。

t01a9d69c48ae3509de.jpg?size=550<em></em>x326

晚婚行为会在一定时期内拉低结婚率,但是晚婚并不代表不婚。因此,也不能单纯从结婚率来判断和理解结婚意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20—34岁青年群体中未婚青年占比41.38%。但是,通过分析各年龄段青年群体的婚姻状况,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未婚比例逐年下降,34岁青年中未婚占比降至7.03%,40岁以上未婚占比更是低至3%以下。

t01410ec1ba5d65603d.jpg?size=550<em></em>x376

离婚率上升尚在合理区间之内,不必过分紧张

再来看离婚率的问题。近几年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也确有其事,同样也受社会发展、观念变化,以及人口结构方面的影响。当今社会,人们强调婚姻自由的同时,对婚姻质量的期望增高了,社会对于离婚的理解和包容度也提高了。

从联合国收集的2013—2017年各国离婚率来看,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近五年的离婚率相对稳定在2‰左右,美国的离婚率相对稳定在2.5‰左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离婚率相对稳定在2‰以下,韩国略高于2‰,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离婚率一般在3‰至5‰之间。中国在3‰左右,与过去比确实是上升了,但横向比基本还处于合理区间内,并不像网传的那么可怕。

结婚率的降低和离婚率的升高,其实是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不必大惊小怪。

当然,我们也要重视现象后面的原因,看到经济社会压力对结婚意愿的副作用,努力帮助青年群体解决成长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婚姻、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