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全球报道:北京:推动人工智能纳入学校综合社会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1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推动人工智能纳入学校综合社会实践 昨天下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闭幕,大会形成了《北京共识》(简称《共识》)。
原标题:推动人工智能纳入学校综合社会实践

昨天下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闭幕,大会形成了《北京共识》(简称《共识》)。《共识》指出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描绘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蓝图,提出了“人工智能+教育”全球合作发展框架。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将推动人工智能纳入中小学综合社会实践。

推动人工智能学习纳入综合社会实践

据悉, 到2020年,北京将初步建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北京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优势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示范进一步扩展,人工智能成为教育变革新动力。

具体如何做?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将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及实践活动。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推动人工智能学习纳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全面储备未来人才。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打造职业院校“双师型”人工智能教师队伍。

建若干人工智能北京实验室

北京还将支持高校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加大投入人工智能领域学科,促进相关交叉学科发展,建设若干人工智能高精尖学科。开展“新工科”实践,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若干人工智能一流专业。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优化“双培计划”招生方案,调整“外培计划”项目实施,支持培养贯通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的纵向复合型人才,掌握人工智能与经济、管理、法律、教育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问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基本问题,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加强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研究,推进建设人工智能领域高端创新平台。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等需求,建设若干北京实验室,并依托北京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探索过程中有关伦理问题的研究。

推动建设一批智能校园

北京还将深入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合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建设一批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联合科技创新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协同企事业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加强人工智能在教学和管理中的示范性应用,推动数字校园向智能校园演进,实现校园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全面提升校园治理水平,推动建设一批智能校园。

在教育管理系统提升方面,北京将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服务系统,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设集约共享、稳健可信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管理服务平台。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现场

十一学校4500名学生人手一份“私人定制”课表

智能博弈、自动驾驶走进课堂

智能机器人助教“小一”既能回答问题,又能载歌载舞地欢迎来宾;名叫“小黄”的智能小车穿梭在校园中为学生、老师快递物品……昨日上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众多嘉宾走进十一学校进行实地访问,感受校园里的科技氛围。

据十一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宋衍介绍,目前学校里的4500名学生每人都有不一样的课表。高中的人工智能课,前半学期Python基础语言的学习是必修,但在后半学期,学生就可以在16个模块的课程中选择感兴趣的学习。比如,包含算法类的智能博弈、程序设计与算法,涉及图像识别技术的人工智能与APP开发,涉及语音识别技术的开源硬件、机器人技术,以及网站设计、数据库技术等。另外,也为对计算机科学或人工智能方向非常感兴趣的同学提供高端项目,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项目、跨学科的人工智能研究性课题等。

北青报记者在十一学校的3D打印和VR体验教室里看到,大大的弧形屏幕取代了黑板,屏幕下方则是一排排电脑,初一学生正在这里用电脑设计3D飞机模型,高中生则可以根据学到的编程知识自己设计VR程序、手机应用程序等。高一的陈涵宇和同学为来宾开发了智慧校园向导,来宾只要关注微信,发送所在位置的照片或者语音,就会得到学校相应场所的介绍。“这是我们基于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完成的,用了一个月时间做成的。”陈涵宇表示,一开始觉得这些课程很高级,有了经验以后觉得新科技其实很平民化,上手也没那么难,这让他对软件开发开始关注,对它的以后发展也很感兴趣。

在十一学校的 “梦工厂”中,科技味道更浓,这里就像一个巨大的加工厂,学生们穿上工服,自己动手设计,亲手用机床加工、制作合金玩具,用木材制作吉他、滑板……每年一度的“红窗汇”活动让学生们可以交易他们的“宝贝”,让学生们的作品走出课堂。

不仅学校的课堂上处处都留有“人工智能”的影子,人工智能也运用到了学校管理中,不仅帮助学校“走班排课”,收集学生过程性学习数据、学业诊断数据,每学期学生也要给老师、课程、各部门打分,分数也收集在系统中,在学生的优势识别、潜能发现和规划引导方面起到了精准到位、提高效率的作用。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供图/十一学校

相关新闻

清华今年增设人工智能学堂班

本报讯(记者 雷嘉)继著名的“姚班”“钱班”等之后,清华大学今年又增设“智班”——人工智能学堂班,今年开始招生,招生方式是在入学新生中进行校内二次招生。清华大学昨天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向考生及家长介绍今年招生政策,并提供招生咨询。

人工智能学堂班是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中的特设班级,由图灵奖得主、清华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院士担任首席教授,今年招生计划为30人,面向已被清华录取的新生进行校内二次招生。“智班”将成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第八个实验班。作为承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的载体,清华学堂计划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建有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即姚期智班)、钱学森力学班和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等7个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基本与学校的一流学科布局同步。

此外,清华今年还对部分专业大类进行了调整优化,如能源类更名为能源与电气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调整至能源与电气类招生;汽车工程系升级为车辆与运载学院,全部纳入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招生等。

北大启动“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

本报讯(记者 刘婧)昨天,北京大学举行了2019年校园开放日活动。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开放日上获悉,北京大学将在2019级学生中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和培养。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起,北大工学院在“北京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融合北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双一流学科的实力,联合人工智能、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心理与认知科学等一流学科的力量,重点筹建“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将在2019级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和培养。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仿生结构设计、智能感知、人机交互、微纳操作等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旨在培养未来面向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才。

此外,据北大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北大将医学类专业纳入博雅计划招生。北京大学在自主选拔过程中采取更加综合的考量方式,将招生与育人紧密结合,将选拔由“考场”转向“舞台”,在进行综合素质考察的同时也使考生能够展示自我,提升学识、视野和能力。

(责编:董兆瑞、高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