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搅动全球舆论,而今各方学人与媒体人都加入针锋相对、短兵相接的战局。(路透社档案照)
中美经贸磋商未有期,媒体和舆论界谈论的兴致却越来越高。相对于外交官抽象的表述,媒体人和专家的犀利言论更能抓住群众的眼球。
中美贸易战搅动全球舆论,而今各方学人与媒体人都加入针锋相对、短兵相接的战局。另一方面,受访舆情专家指出,中美领导人都竭力让本国民众相信,贸易谈判失败是对方国家的过错。
近期出现的两个舌战例子是中美新闻女主播“约架”,以及专家辩论“中国威胁论”的网络直播。
央视外语频道CGTN主持人刘欣和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女主播翠西·里根上周在各自的节目中驳斥了对方就中美贸易战的言论,并相约北京时间本周四(30日)上午8时进行卫星连线辩论。
较早前,在加拿大媒体的主持下,四名大咖本月9日在3000名现场观众的面前,针对中国是否威胁自由国际秩序展开了唇枪舌战。
支持中国威胁论的是美国两名鹰派人士: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H.R. McMaster)、哈德逊研究中心中国战略研究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反方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原院长马凯硕。
中国官媒频刊评论 语气越来越不客气
这“芒克辩论”(munk debates)设有网络直播和现场观众投票的环节。听完辩论后,依然认为“中国是威胁”的观众占74%,比辩论前低2%,虽然仍是绝大多数,但按游戏规则,反方胜出。
中美经贸磋商未有期,媒体和舆论界谈论的兴致却越来越高。相对于外交官抽象的表述,媒体人和专家的犀利言论更能抓住群众的眼球。
然而中国官方的宣传并没有停歇,频频安排部长和官方学者向媒体放话,官媒也频频刊登评论,语气越来越不客气。
近日的例子包括,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前天重申美国升级贸易摩擦不解决任何问题;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指出,被美加征25%关税的对美2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只占中国对外总出口额的8%,总体影响可控;央广网昨天发表题为《喊打喊杀的“博尔顿们”令美国外交成了脱缰野马》的评论。
北京的舆情观察人士认为,自贸易谈判破裂以来加码的舆论战,主要对象还是国内民众,而不是对美国。
由于官方严格管制学者接受外媒采访谈论此话题,上述观察人士选择匿名受访。
他指出,民间对于贸易战的意见原本就分歧,有人希望借此机会倒逼中国改革,有人则担心满足美国的诉求将损害自身利益。如今中美经贸谈判破裂,中美摩擦将来可能延伸到科技甚至军事等其他领域,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他认为,为了避免最终可能面对的问责问题,官方需要强调美国的责任,引导基层民众对问题的统一认知。
美国政府也基于同样理由在对国内民众进行宣传。到明年11月美国选举时,关税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负面影响将更加显现。作为发起贸易战的一方,美国也有需要把国内和国际社会对它的不满转向对中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在推特频频发言称,中国在为关税埋单,怪责中国改变谈判立场等,就是希望选民把矛头对准中国而非自己。
至于美国官员、学者和媒体反复重申中美在文化、意识形态、体制的不同,其效果也是让美国群众接受,中美贸易谈判无法达成共识是情有可原的。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