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5月27日文章,原题:那时是日本,现在轮到中国 副题:上世纪80年代,日本被称为美国最大的经济威胁。30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又把中国当成反派,但与当年一样,他们其实应照照镜子,全文如下:
“当允许仿造或仿冒美国产品时,其实是在偷窃我们的未来,这就不再是自由贸易了。”1985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如是评论日本。今天,在许多方面这部“老电影”仿佛重演,只是一个新反派取代了日本。上世纪80年代日本被称为美国的最大经济威胁——不仅涉及知识产权偷窃指控,还有对汇率操纵、国家扶持产业政策、掏空美国制造业及庞大双边贸易逆差问题的不满。当初在与美国的对峙中日本最终妥协,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失去”近30年。今天剧情相同,主角则换成中国。
美国总把别国当成自己国内经济问题的替罪羊,日中都成为这种习惯的受害者。像当初敲打日本一样,今天敲打中国也是美国日益严重的宏观经济失衡的产物。但与当初不同,特朗普就职时美国内净储蓄率仅3%,远低于里根时期开始时的一半。但特朗普喊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类似里根喊出“美国之晨”。
表面看,如今中国带来的挑战似乎更严峻。毕竟,中国占到2018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48%,而上世纪80年代前5年日本占42%。但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不存在全球供应链。经合组织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中约35%至40%反映了中国以外的零部件,只是在华组装并运往美国。这意味着如今美国贸易逆差中的“中国制造”部分,实际上小于当初“日本制造”的份额。
如今,美国频频敲打中国,抛开国内的宏观经济大背景,这与当初对待日本相似。这是个严重错误。若美国不提高国家储蓄,贸易只会从中国转到其他贸易伙伴,若流向成本更高地区,就等于对美国消费者加税。
美国人既想吃掉蛋糕又想留着蛋糕。美国再度发现,指责别国——从前的日本,现在的中国,远比让自己生活量入为出来得更容易。只是这一次,电影结局可能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