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正文

杨大筠谈中国服装品牌建设与国际差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31
核心提示:  中国服装在品牌建设方面和国际有非常大的差距,现在中国做服装做的大的,他们都是第一代,做好一个品牌要经过几代人都不过分

  中国服装在品牌建设方面和国际有非常大的差距,现在中国做服装做的大的,他们都是第一代,做好一个品牌要经过几代人都不过分,这是正常现象。

  杨大筠指出,比如福建的很多的企业,是在卖衣服,不是在做品牌,因为卖衣服只需要广告和代言人,渠道的建设,把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销售给消费者,OK就可以了。而品牌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一种意识形态的象征,价值观的表现。但是在中国,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用社会的阶层来衡量哪个品牌代表什么人群的生活方式,福建的品牌没有办法代表任何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杨大筠表示,跟国际相比,中国的服装行业还是一个初步成长的阶段,并不算成熟,从改革开放到现在20多年,中国的服装行业从粗放式的发展,到现在开始注重品牌的建设,关注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这个过程跟西方百年的发展历史来比,只是在成长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不少服装企业纷纷选择上市,在服装行业,上市并不是最好的必选的发展路径。 “在别的行业可能一直有人告诉你上市融到资金更有利于品牌的发展,但在服装行业不一定,比如阿玛尼,它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但它拒绝上市,它也做的非常好。

  我们也看到LV通过上市融到资,帮助很多品牌快速的成长也是一个好事。”他认为,上市对一个企业来说好和坏没有最终的定论,但像产品同质化比较高,需要规模化运作的,需要上市,因为这行需要资金,比如体育用品,它是一个同质化非常高的行业。

  中国的服装行业和国际相比,现在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还有多大的差距?这个问题非常大,这个跟国际相比,中国的服装行业还是一个初步成长的阶段,并不算成熟,从改革开放到现在20多年,中国的服装行业从粗放式的发展,到现在开始注重品牌的建设,关注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这个过程我觉得跟西方百年的发展历史来比,我们只是在成长阶段,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难突破的一点在于,在中国做品牌,品牌跟消费者,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在这个关联的满足意愿上中间有一个非常大落差,中国跟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美国的牌子,刚才郎咸平讲安娜苏是最后一个,但是事实还不完全只是这样,美国所有的品牌,像POLO、CK,包括安娜苏,它是70年代的,所有的品牌都是在1965年到1978年之间诞生的,而美国这一品牌的诞生也有它的历史原因。

  因为美国在二战后,第二次人口的高峰期,这些人从美国二战后的反叛,对性解放等等,一直到第二代开始理性回归,美国经济后有80年的快速成长,这些人作为品牌的土壤,他们承载了美国着名品牌的成长,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所诞生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像意大利的品牌,像范思哲,有百年品牌的,现在在意大利真正时尚的地位的品牌是阿玛尼,是镀锡卡巴那,这些着名的设计师现在都健在,这些品牌的诞生也是意大利二战过后的60年代到70年代诞生的。

  我们再来看法国,法国和欧洲的品牌会更遥远一些,他们也分第一代和第二代,他们的第一代像香奈儿、DIOR,这些品牌在全球的品牌地位上已经稳定了,但是他地位不能和香奈儿、DIOR相比。

  我们再看日本,像高田贤三等,这些设计师是在60年代诞生的,中国的服装企业要崛起,他们一定需要一个着落点,这个着落点是80年代和90年代,就跟QQ和腾讯的网民一样,因为这代人他们对时尚和对流行和对新生活,新鲜刺激的追求会给我们的品牌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

  因为每代人代表着一个文化的时代,而服装是文化和时代的特别的表现,比如你看黄军装,一看就是那个时代的,你再倒退两年穿雅阁里,我们会觉得你又是领域一个样子,不管怎么样,服装是一个时代历史的痕迹,而且它是消费者所追求的。

  我认为中国的服装企业未来的诞生是80年代到90年代,但是80年代到90年代,这个时间中国是用多长时间才能产生像SARA,HM这样的产品,这样的机会会来临,在未来的5-10年,中国的服装品牌会因为消费者的支撑,经济环境的改善市场需求的增加,我觉得这些品牌未来一定会来的。

  现在我国的不少服装企业意识到品牌问题,他们都非常注重品牌方面的建设,他们为建设品牌所做的这些是否走到点子上,对他们今后品牌建设是否真的有意义?

  其实中国的很多的企业,他们是在卖衣服,不是在做品牌,因为卖衣服只需要广告和代言人,渠道的建设,把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销售给消费者,OK就可以了,但是品牌是什么?

  品牌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一种意识形态的象征,价值观的表现,比如我们看到美国的POLO在美国是卖给富闲一族,50岁退休以后,生活变的富裕,悠闲,我们看到他都是运动,休闲,是满足这个人需要的。

  但是在中国,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用社会的阶层来衡量哪个品牌代表什么人群的生活方式,福建的品牌没有办法代表任何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