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可
市委社会工委针对近期开展的调查研究情况,进一步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社会事务、社会动员、社会服务等六个领域,研究提出第二批10项立行立改事项及措施。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刀刃向内,正视问题,推动检视问题、整改问题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细里走。这10项立行立改事项及措施计划于今年11月底之前,力争全面实现。
优化精简多项办事流程
此次立行立改事项中,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材料仍是整改重点。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社会福利领域将优化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审批、发放等程序。社会救助领域也将简化专项救助申请材料。
目前,基层民政部门和服务对象反映残疾人两项补贴提供材料多,审批程序复杂。申请人需提供的材料、证明、表格多达6至9项。对此,民政部门将精简申报材料。申请人只需持身份证和户口本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业务窗口办理申请即可,如果涉及到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带上学生证复印件或学籍卡复印件。原政策规定的其他材料均不用提供。
同时,压缩审批环节。在公示环节只有两类涉及到个人稳定性收入的人群才公示,其他的一律不公示。每年定期复核也将改为动态随时复核,只有个人稳定性收入变化和学生身份发生变化的需要复核,其他的一律采取系统自动复核调整。全程开展网上审批,从申请人信息录入到审批通过,全程不留一张书面纸质材料。此工作拟于11月中旬开始按新流程实施。
简化专项救助申请材料则将解决救助信息共享不足,救助对象重复提交身份材料等问题。其中,将简化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救助的申请材料。取消原需申请家庭提供的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低保或低收入证明等相关材料。申请家庭只需提供该学生的身份证、入学通知书和缴费通知单。同时,简化采暖救助申请材料。本市低保、特困、低收入社会救助家庭,除初次申请采暖救助家庭需提供房产证外,其他申请家庭住房没有发生变化的,申请采暖救助可不再提供身份证、房产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此外,也将压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时限。期间,将协调市级相关单位和各金融机构,增加数据反馈频次,将核对报告生成周期从7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
街道规模调整将考虑人口密度及功能
在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社会事务领域,此次立行立改也有多项整改措施。
其中,将推进社区全响应服务制。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各社区全响应服务制的通知》,通过设置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和各班次工作人数,安排好公休时间和节假日工作值班,以轮班、调休、预约、上门服务等形式不间断、全响应服务社区居民。而且,将全面开放社区各类公共服务场所,方便居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和开展沟通交流。全响应工作制也将与社区工作者考核评议挂钩,激励社区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另外,还将推进殡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年底前实现全市火化数据在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减少死亡证明材料,方便群众办事。
李红兵介绍,此前已建殡葬信息系统仍采用数据直报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殡葬管理信息化市区各自为政,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今后,将健全完善全市统一的殡葬管理信息系统,统筹建立全市死亡人口信息库,汇集民政、卫健、公安、民委、高法等部门死亡相关信息,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北京市居民死亡信息库管理使用办法》,预计年底前完成2005—2019年全市殡葬火化数据的信息归集。
本市街道面积、人口不一,立行立改中也将针对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调整街道规模。
据介绍,目前本市区域面积最小的是房山区星城街道,只有0.8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门头沟大台街道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最少的是房山区新镇街道,仅有9000人,而人口最多的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则超过23万人。
本市现行街道规模标准2003年印发。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聚居区域和生活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标准没有反映出人口密度对管理工作量的影响,造成街道之间工作量差异较大,难以适应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需要,应进行调整。
目前,本市正起草关于调整街道规模标准的有关文件草案,上报市政府。此次调整方案将辖区内常住人口密度及功能纳入考虑。草案待市政府批准后,将推动全市街道规模优化调整。
解决特殊家庭老年人落户难题
立行立改事项中,还有多项实事工程也将逐一完成。
针对有京籍特殊困难老年人反映,出售名下唯一住房入住养老机构后,面临落户难题,民政部门将与市公安局细化包括失独及无子女的特殊家庭老年人落户办理流程。由各区确定一所公办养老机构设立单位集体户,用于解决特殊家庭老年人落户难题。
今后,民政部门将与市人力社保局加强工作对接,就制定本市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实施办法、组建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委员会,启动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评等工作进行会商,尽快建立市级层面的工作组织协调机制。
在慈善捐赠与资助救助信息公开发布方面,目前,还存在相关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发布不够及时、内容不够详实、数据不够准确、要素不够规范等问题。接下来,将逐步引导和推动全市慈善组织,运用首都慈善网、慈善中国网等统一信息平台和自有网站、微信公众号,建立和完善慈善捐赠与资助救助信息公开发布机制。每月及时准确规范向社会公布慈善捐赠与资助救助相关信息。
此外,社会组织登记审批也将一改之前既需要在网上提交电子材料,又需要在线下提供纸质材料的问题,依托智慧民政系统实行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办,通过“信息多跑路”实现“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