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每人每周喝进一张信用卡?关于微塑料的真相在这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01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每人每周喝进一张信用卡?关于微塑料,求真相塑料,在地球上似乎已无处不在。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全球每年产生约3亿吨塑

每人每周喝进一张信用卡?关于微塑料,求真相

塑料,在地球上似乎已无处不在。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全球每年产生约3亿吨塑料垃圾,其中超过800万吨进入海洋——相当于每分钟向大海倾倒满满一辆垃圾车的塑料。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智利比尼亚德尔马,“绿色和平”组织在海滩上放置巨大塑料瓶,警示塑料污染问题。

澳大利亚研究报告则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球塑料制品的消耗量,已相当于2000年之前所有年份消耗量的总和,三分之一的塑料最后都倾倒在自然环境中。

这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微塑料——在科学上还缺乏严格定义,但常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不仅出现在全球海洋、河流等自然水体中,还出现在动物体内、饮用水中,甚至可进入大气循环。

微塑料到底有多大“存在感”?有没有危害呢?

听说北极下起了“塑料雪”

德国和瑞士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德国多地、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以及北极地区采集雪样并检测,结果发现,微塑料在这些地区的雪样中均大量存在。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一批科学家在北极钻取的冰芯中发现塑料微颗粒,显示塑料作为污染物已经远及地球上最偏远水域。图片来源:ICphoto

其中,德国南部某乡村公路雪样中微塑料最多,浓度达到每升15.4万个;北极雪的样品中的微塑料也不少,可达每升1.44万个。

考虑到气象原因,研究人员认为,欧洲地区、特别是北极地区的大部分微塑料来自大气循环和降雪。

给你一杯“塑料水”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一项新研究显示,塑料污染已侵入到人类体内。全球人均每周仅通过饮用水就会摄入1796个塑料微粒,按重量算这些塑料微粒约为5克,等同于一张信用卡所用的塑料。

研究还显示,人类摄入微塑料的最大来源是饮用水,世界范围内的瓶装水、自来水、地表和地下水中都含有微塑料。在食物中,甲壳类海鲜、啤酒和盐的微塑料颗粒含量最高。尽管各国塑料污染的情况有所差异,但几乎没有任何地区能置身于外。

“微塑料”到底有没有危害?

微塑料到底有多大危害?目前来看,不能危言耸听,也没法掉以轻心。

世界卫生组织8月22日发布一份名为《饮用水中的微塑料》的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人体不大可能吸收粒径大于150微米的微塑料,估计对较小颗粒的吸收也有限,但对纳米颗粒等极小塑料微粒的吸收率可能较高,这方面数据目前还极其有限。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肯尼亚拉穆岛,肯尼亚第一艘完全由回收塑料制成的单桅帆船在拉穆岛举行启动仪式。

世卫组织呼吁深入研究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比如,开发检测水中微塑料的标准方法,以进一步确定淡水中塑料微粒的来源,以及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无论如何,近年来,全球对塑料问题的危机感逐渐提升。不同国家纷纷推出“限塑”举措:

限塑令1.0——塑料袋

塑料袋是人们使用最频繁的塑料制品之一。不少国家及地区首先拿塑料袋开刀。

比如,英国政府自2015年10月起在大部分零售商店推行“限塑令”,对每个一次性塑料袋收费5便士(约合0.5元人民币),此后主要超市的塑料袋消耗量大幅降低。

今年7月20日,巴拿马超级市场、药店和零售店开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成为第一个为减少污染而禁塑的中美洲国家。

限塑令2.0——一次性餐具

英国政府计划自2020年4月起禁用塑料吸管、搅拌棒和塑料棒棉签。

据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估计,英国人每年使用约47亿根塑料吸管、3.16亿根塑料搅拌棒和18亿根塑料棒棉签。

今年3月,欧盟批准了一项法案,决定从2021年起禁止使用包括一次性餐具等在内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加拿大政府6月10日宣布,该国将从2021年开始禁止使用包括一次性餐具、吸管等在内的多种一次性塑料制品。

“钓塑”行动

在阿姆斯特丹,“塑料鲸”项目已有8年历史,已吸引2万人参加。在绘有微笑喷水鲸图案的小船上,参与者一边观光一边打捞塑料等垃圾。

创始人斯米特说,数千名“业余渔夫”去年打捞4.6万个塑料瓶,为清洁运河出力。

塑料瓶换车票

罗马交通部门7月23日在地铁站启用了三台塑料瓶回收机。乘客在手机上下载相关应用后,把塑料瓶扔入机器,用手机扫码,会有“钱”入账,可兑换地铁或公交车车票。扔入30个瓶子足够兑换一张地铁车票。

罗马交通局局长保罗·西苗尼很自豪地说:“在大谈加密货币的年代,我们有塑料货币。”

抵制塑料垃圾

今年5月,来自约18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代表在日内瓦对《巴塞尔公约》做出修订,决定将塑料垃圾列入进出口限制对象。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偷偷”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塑料垃圾将成为历史。

新的“限塑”措施由挪威提出,并获得与会代表压倒性的支持,仅美国、阿根廷、巴西以及化工和塑料行业的代表表示反对。

【编辑:刘丹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