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新闻过度留痕有“套路” 警惕基层形式主义宣传造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04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新闻宣传科都要成了‘新闻留痕科’了”!警惕基层的形式主义宣传造势导读当前,形式主义虽然得到一定遏制,但仍须警惕一些新变

“新闻宣传科都要成了‘新闻留痕科’了”!警惕基层的形式主义宣传造势

导读

当前,形式主义虽然得到一定遏制,但仍须警惕一些新变种。半月谈记者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督查、考核的一些重点工作,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大搞注水宣传,过度留痕。这种形式主义的宣传造势不仅夸大了工作实绩,还造成行政资源浪费,加重基层负担。

开专栏、发专版,全媒体留痕有“套路”

近年来一些督查、检查、考核等,往往都有外宣方面的要求,报纸、电视台、网站甚至App、公众号等,都纳入了考核。部分基层单位为了完成这些硬要求,在全媒体上过度留痕。

半月谈记者打开西部某县级政府网站,网站首页顶端10来个花花绿绿的图标让人眼花缭乱,图标内的文字显示了该县近期重点推动的工作和正要迎接的检查,内容包括社会治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

报纸也是如此。半月谈记者在一区级机关报上看到,这份只有4版的报纸,上面开设了6个专栏,其中包括执法、整治、环境、创建等内容,每个专栏都设有一个彩色的图标,专栏内容占据了整份报纸内容的大半。

“不仅如此,对电视、公众号、App等往往也有要求。”某地一名综治干部说,为了显示重视,一些地方往往先开一次动员会,请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媒体形成宣传“阵势”,然后会通过专题、专栏等形成报道常态,以便后期收集,供上级检查阅看。

部分基层干部称,有时即使没有外宣要求,但收集起来的宣传报道会增加“印象分”,变为“加分项”。“在具体检查时,把新闻报道彩色打印出来,花花绿绿订在一起很好看。尽管彩印很浪费钱,但为了体现成绩,展示出效果,不得不这样做。”一名宣传干部说。

搞创建,新闻宣传科变“新闻留痕科”

西南某地负责外宣的干部直言:“我的职责本来应当围绕地方的工作亮点多多在媒体上发新闻,如今却是每天从地方媒体上收集专栏、专题等,收集起来整理成规范文档,随时打印,应付有关检查工作。”

“新闻宣传科都要成了‘新闻留痕科’了。”这名干部说,中央三令五申治理形式主义,虽然检查、督查、考核等少了,但是创建工作方面的检查却不降反增,而每一个创建都需要外宣部门参与,都有报道要求,2019年这个“基层减负年”过得并不轻松。

以创建为例,几乎每个创建领导小组中都有宣传小组,而宣传小组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在媒体上发报道,然后把报道收集起来,以作为检查之用。

一名基层宣传干部讲述了一次创建经历: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地方制作了包括新闻宣传在内的数百个文件盒,由于文件太多,用2辆小货车才拉到检查地点。检查结束后,这些材料无处存放,只能销毁,造成资源浪费。

为留痕而宣传,容易造成“僵尸媒体”

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表示,为了推动中心工作,形成舆论声势,正常的新闻宣传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但为留痕而留痕,为留痕而宣传,甚至连最基本的新闻规律都不遵循,这样的宣传不但无法推动工作,还是一种资源浪费。

“‘新闻过度留痕’让基层面临宣传阵地功能弱化的风险。”重庆市政协委员程德安说,报纸、政府网站、电视台、政务公众号等都是重要宣传阵地,当缺乏新闻价值的留痕类信息增多,会让本就面临受众流失压力的宣传阵地,进一步失去吸引力,甚至会沦为“僵尸媒体”,即虽然媒体平台存在,但已丧失阵地功能。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新闻过度留痕”占用大量的行政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它还极大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必然会分散其干正常工作的精力,甚至造成“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现象。

受访专家和干部建议,一方面应对相关媒体平台进行清理、整顿,严防随意开专栏、专题等情况;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清理、规范、整合各种检查、督查、考核、创建等工作,重实效、轻形式,从源头上消除“新闻过度留痕”现象。

来源:《半月谈》2019年第16期

原标题:新闻过度留痕有“套路” 警惕基层形式主义宣传造势
【编辑:张楷欣】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