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
我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跃升至65位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10月2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
报告显示,我国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探索建设自由港、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等措施,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从上年的97位跃升至65位。
报告提到,外贸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有力推动了开放型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带动和扩大了就业。
报告从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这一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方面,国务院先后分3批在杭州等35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形成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做法。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近三年来,跨境电商高速增长,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据海关统计,2018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2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2.3%。
在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方面,确定4批共14家试点单位,建立试点动态调整机制。2018年,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71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1%,高于同期全国出口增速43.2个百分点。
在开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方面,积极探索在条件成熟地区推进二手车出口业务。
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是近年来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建设自贸试验区方面,2013年以来,我国陆续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不断总结提炼改革创新成果,先后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资项目管理“四个一”等202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充分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在探索建设自由港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要求,深入研究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在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方面,2018年完成《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等7件规章的修订和废止工作。改革完善出口配额招标制度,调整用于维修再制造的进口机电产品管理规定。下放一批货物自动进口许可权限,暂停磷矿石、白银出口配额管理,取消外贸领域行政审批涉及的25项证明事项。
在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履行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义务,在各地建立工作机制。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压缩通关时间,2019年6月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2.4小时,较2017年缩短56.5%;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2小时,较2017年缩短66%;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由86种精简到46种,其中34种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办理。
针对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报告也提出了解决办法。
报告提出,加快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好新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研究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是服务业开放的举措。全面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深化研究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同时,切实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做好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B类措施落实;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年底前主要业务应用率100%。进一步完善外贸管理体制,健全重要敏感商品宏观调控和监测预警机制;全面实施货物进出口行政许可无纸化;做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工作,进一步推动降低港口、码头收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进投资自由化,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外资对产业升级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本报北京10月23日讯
【编辑:房家梁】
原标题:中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跃升至6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