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0月28日文章,原题:面对新的世界秩序,中国调整适应,全文如下:
中国的成就毋庸置疑。过去40年里,它实现了主要经济体有史以来最快的持续增长,使8.5亿多人摆脱了贫困。随着对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和卫生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飞速提升。
但今年第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仅为6%,为1992年3月以来最慢增速。提高这一增长率的前景并不乐观,尤其是当前世界正面临同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把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也越来越拒绝接触。美国的贸易战表明,它正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而非潜在合作伙伴。中国不是美国保护主义的唯一受害者,美国也针对印度、欧盟和其他国家。除了面对来自美国的直接敌意之外,中国还必须应对深刻和难以预测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转变。这种转变一定程度上是反全球化引起的——而推动中国崛起的正是全球化。
中国领导人一直强调国际贸易与合作的好处,以此抗击反全球化浪潮,并重申对继续结构性改革和开放的决心。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还有充裕的进步空间。中国占全球货物贸易的11%,但服务贸易仅占6%,这凸显了服务业发展将(为中国)提供的增长机遇。此外,外资在中国银行、证券和债券市场的持股比例仍低于6%。去年中国出境游客达1.5亿人次,而入境游客仅占全球的0.2%。
该报告估计,到2040年,中国增加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将为全球经济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价值。
然而,这不是说中国离不开世界,至少不是特朗普及其顾问们认为的那样需要世界。开放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那些与中国往来的国家的利益,但近来的贸易敌意也凸显中国经济的韧性。
事实上,考虑到中国的规模,哪怕没有对外接触,国内经济竞争仍足以继续推动发展。中国经济够大,能同时尝试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却不用担心系统性冲击。鲜有经济体能做到这样,而这正是中国正在做的。
中国在试验和调整适应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不同城市间的竞争带来发展上的突破。中央政府如今正在培育更大的城市集群——如大湾区、长三角以及京津冀——作为进一步试验和竞争的平台。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手段,中国领导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抵御外部对其政策的指手画脚。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将继续把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作为第一要务,这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前提。对于中国来说,确保更大的开放不会带来不稳定或腐败等问题,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
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秩序正迅速瓦解,中国或任何一个国家所能做的就是适应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