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戴“监测头环”:资本可“向钱”,科技得向善
议论风生
从150美元到3499元人民币;从治疗多动症到走进普通课堂……科技纵可向善,但资本总是“向钱”。
这两天,浙江省金华某小学“免费”引进的一批头环引发争议。这款名为“赋思头环”的产品佩戴在头上后,能监测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情况,产生的数据会实时上传到老师的手机,再分发给家长。
|
身陷舆论漩涡后,该头环的生产商“强脑科技”回应新京报记者,该产品并非监控大脑,主要是用于训练和提升学生注意力。
此番该公司免费回馈母校、送“环”进教室,声称是用来实验,但这番回应逻辑上显然难以自洽:既然还没有完成实验认证,为何3499元的价格早已定好,宣传中还称已经走进“中国、美国、巴西、西班牙等国家的上千所学校?
这难免让人质疑:涉事企业是不是想以实验为借口,以免费来减少阻力,从而绕开伦理审查、合规性审查?
耐人寻味的是,随着研发者等外围信息的曝光,有些舆论声音似乎发生了某种微妙的转向。网上开始有一部分人对这种“黑科技”表现出兴趣,有网友留言:“科学的发展总会背负着骂声和不理解。”
这其中,头环的研发者韩壁丞光鲜的履历是一大因素。报道显示,韩壁丞是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博士,从事脑科学研究已五年,重点研究领域就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在韩壁丞公司旗下,除了头环之外,另一个产品是“义肢”。可以通过识别佩戴者手臂上肌肉神经信号,理解佩戴者的运动意图,再将运动意图转化成相应的运动指令,从而完成相应动作。
通过读取指令,实现人脑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让残疾人拥有更智能的“义肢”,这体现的是“科技向善”理念。有一说一,我对韩博士的这个产品双手支持。
但在医疗应用之外,“脑机接口”却有必要审慎商用,“自由意识”直接关联着个体的尊严和隐私,任何试图“读心”“读脑”的技术,都有可能成为控制个体思维的手段。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心智尚未成熟就实时监测意识,很可能影响人格的独立发展,或者催生表演性人格。
不是反对“黑科技”应用,只是反对其滥用。成年人想要通过戴环提升专注力,或者孩子主动要进行注意力训练,无可厚非,这就相当于有个“运动手环”,能起到记录作用。但要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测走神,必须得慎之又慎。
这其中有一条分界线:对“脑机接口”的使用应完全出于个人意愿,相关数据也绝对地属于个人。意识是绝对的私人领地,他人无权侵犯。
值得注意的是,这件诞生于美国的“头环”,在研发之初是为了帮助穿戴者集中注意力,治疗儿童多动症等疾病。2016年,韩壁丞借此发明获得了中国高校北美校友会联盟组织的创业比赛一等奖,而据报道,当时每台设备售价仅为150美元。
从150美元到3499元人民币;从治疗多动症到走进普通课堂……科技纵可向善,但资本总是“向钱”。我们总是对科学保持仰望和信任,但总有些嗅觉灵敏、善于讲故事的商人在科学外衣的包装下,上演着商业围猎的戏码。
《西游记》第一百回,悟空取经成佛,第一个念想就是让师傅解开“紧箍咒”;解开还不够,还要“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再去捉弄他人”。
捉弄——这个词,很传神。
□思凝(媒体人)
【编辑:张一凡】
原标题:小学生戴“监测头环”:资本可“向钱”,科技得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