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2月26日电 题:“我们的中文名字很美!”越来越多华侨华人选择在海外使用中文名
在海外生活的侨胞朋友们,往往会给自己去一个新名字,为了让他人读起来方便,或为了更快的融入陌生环境,同时将自己原本的中文名“尘封”起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侨胞愿意在海外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在他们看来,中文名字既是华裔身份的象征,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保留和传承。
“中文名是我华裔身份的象征”
西班牙侨胞几乎都有自己的西语名,大部分西班牙人也只会记得他们的西语名,不知道他们原本的中文名字是什么。
但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旅西华侨华人更愿意用自己的中文名,而不是西语名了。
华人女孩陈之涵十年前移民到西班牙,最初她用的是西语名Celia,在大学里,她的老师会直接问她的西语名,一些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朋友从来都不知道她的中文名字,她说:“这困扰着我,并使我思考。”
现在陈之涵更多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ZhiHan”或直接用“Han”,她说:“如果有人想认识我,我会希望他能记住‘Han’这个名字,因为只有中文名能代表我身份是华裔。”
侨胞Luis和Li夫妇在西班牙经营着一家酒吧,他们已经在这里开店11年了。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13岁,两个孩子都是在中国出生在西班牙长大的。
他们在西班牙生活和学习用的都是中文名“Zesen”和“Yingying”,尽管大家都只是简单地称呼他们为“Sen”和“Ying”,但他们并不打算更改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妈妈Li认为这是保留他们中国籍身份的一种方式。
“中文名是我对华人文化的坚守”
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许多华人积极充当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增进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作为在英国长期生活的华人,林颖泉坚持使用中文名,保留中国人的日常习惯(例如吃中餐时用筷子),坚持过中国节日,她的孩子必须会说中文。
林颖泉认为,要在异国他乡扎下根来,不融入到本地文化是不可能的,但是融入本地文化和保留中国文化,这两者并不冲突。“我希望我的外国朋友可以在我身上了解中国文化。”
林颖泉说,“比如我的朋友都会叫我的中文名字,我会给他们解释中文名字的含义,这并不会很麻烦,反倒有些外国人因此对汉字和中文产生了兴趣。”
新加坡华裔洁丝汀娜的父亲是马来裔,母亲是华裔。洁丝汀娜从小时候处于两种文化中。小时候,华文老师给她取了中文名“珍娜”。从此在华文课本上,她都会写上自己的中文名字。
“在职场,中文名是我的骄傲”
牛毓琳是美国纽约州众议会内唯一的华裔议员,而牛毓琳的胜利另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是极为少见保留原本中文名,而没有取一个所谓“美国名字”的亚裔民选官员。
牛毓琳对此颇为骄傲,“我的名字‘Yuh-Line’也是‘美国名字’呀,它是亚裔美国人的名字。譬如‘Daniel’原本是个犹太名字,但现在也被认为是‘美国名字’。所谓‘美国名字’,其实原先都来源于不同的语言。”
在普通人的求职路上,中文名也不再是阻碍了。
Guan Yu出生在北京,小时候随父母移民新西兰,并在惠灵顿定居,现在是一名IT咨询师和职业导师。“有时候,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相反会在找工作时赢得好感,因为雇主可能会认为,亚裔名字的人数学都不错,他们会努力工作,当然,有时也是一种冒险。”他说。
他承认,有些人确实因为使用了英文名字而获得了工作机会,这种现象存在但绝非主流,名字只是表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别人看到你发光的地方。
Guan Yu认为,对华裔群体来说,文化交融根本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要多掌握一些与同事、领导相处的技巧。“不要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试着让别人了解你和你的文化,以战略性眼光看待未来,为自己争取机会。”
“我们的名字不容侵犯”
当自己的中文名字在海外受到侵犯时,海外侨胞也会强烈谴责不公行为,维护自己的尊严。
201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发生一起“撕名牌”事件。时逢中国农历新年,本是欢欢喜喜的时刻,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里,却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发现宿舍门牌上自己的名字被有意撕毁,仅仅因为用的是中文拼音。而一些中国留学生因在名牌上写了英文名而“幸免于撕”。
如此专门针对“中文名”的破坏行为,受到中国留学生的谴责。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还录制了一段视频《说出我的名字》,介绍中文名字背后的含义,呼吁尊重中文名。
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华侨华人在海外也获得了更多的尊重,也有越来越多的华人愿意使用自己的中文名。
侨胞朋友们,你会选择在生活中使用中文名吗?留言告诉小侨吧!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吴侃,ID:qiaowangzhongguo,资料来源:来源:新西兰天维网、美国《侨报》、西班牙欧浪网、《欧洲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