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暖心助力受援地区52万人脱贫
人民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朱竞若、王昊男)记者从北京市扶贫支援办了解到,2019年,北京市扶贫工作紧扣中央要求、针对当地需求,发挥首都优势,持续推进探索创新,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形成北京模式,助力内蒙古、河北、新疆等扶贫受援地区39个旗县52.69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推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牢首要意识、坚持首善标准、发扬首创精神、发挥首都优势、争创首位效益”,一年来,北京市扶贫工作以“五首”为工作特色,以上率下,高位推动,形成了各级书记一起抓、四套班子共同抓、各级各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持续发力。
送资金,真金白银,真心实意。据介绍,北京市全年投入扶贫支援资金81.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57.147亿元,16个区安排帮扶资金6.9亿元,来自社会各界捐赠折合17.6亿元。北京市创新工作方法,市级财政投入于第一季度全部拨付到位,有力地促进了全年扶贫工作。
送人才,挂职干部,选优配强。北京市按照选优配强的标准,全年选派干部368人、专业技术人才1636人,在对口帮扶地区挂实职、领实衔,奋战一线,埋头苦干。全年接收挂职干部284人、专业技术人才907人,让来自中西部的同志,在首都的各个岗位上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送项目,真抓实干,落地生根。按照聚焦精准扶贫、符合中央精神、对标考核要求、具备实施条件的原则,北京市全年安排市区两级帮扶项目1684个,其中市级项目1065个,区级项目619个,有力地支援了帮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还成立了项目推动专班,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建立与受援地区协同机制,抓实抓细项目精准实施。截至目前,市区两级项目已开工竣工1633个,开竣工率96.97%。
送技术,革新品种,提升产业。北京市重视用现代农业科技促进贫困地区传统农业提质增效、贫困户增产增收。先后帮助新疆和田引进杂交高产小麦、饲草工厂化生产等近30项农业先进技术,让最新品种在此落户。在内蒙古通辽,北京培养的京科系列玉米新品种,实现平均每亩增产15%,累计增收节支100亿元以上。北京市在受援地建立科技合作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合作站、科技扶贫示范(园)基地、科技小院等组成的现代农业技术转移体系,组建科技特派员扶贫团,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指导、交流学习等方式提供技术服务,打造了玉米、马铃薯、芽菜、蛋鸡、蔬菜花卉等产业。
送智力,培训技能,传递火种。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教育扶贫,北京构建起人才帮扶、学校共建、阵地孵化、劳务协作“四位一体”的教育扶贫格局。组织500所学校与扶贫支援地区614所学校结对共建,提升当地教育水平。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成为自治区“普通高中示范校”,高考上线率达100%,和田地区一中高考本科上线率全地区排名第一,北京二中阿尔山分校秋季高考全部上线。为河北保定8个贫困县孵化28名校长(园长),在涞源县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成为当地教育教学发展新的“造血剂”。“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北京为贫困地区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实施的“贫困县中职学生北京访学计划”、“北京汽车技师学院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等项目,受到广泛欢迎。全年向内蒙、河北选派支教、送教干部教师4000余人次,接收两地来京挂职锻炼、跟岗研修干部教师2500余人次。
送市场,消费扶贫,产品进京。北京作为首都,拥有影响全国的消费大市场,接引名特优农产品进京,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成为强有力的扶贫新举措。北京创新思路,率先建成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发布《北京市消费扶贫产品名录》,吸引30万人次市民前往参观采购;发挥新发地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优势,推动了数百个扶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组织阿里巴巴、京东、美菜网、字节跳动等大型电商对接贫困地区,构建全链条销售渠道。据介绍,截止目前,消费扶贫总额已超过177亿元。
送健康,巡诊义诊,名医进村。地处偏远,因病致贫,是贫困地区普遍现象。北京发挥资源优势,组织名院名医,分析帮扶地区特殊病源,有针对性地建立三级医疗结对帮扶体系,破解因病致贫难题。依据地方常见高发疾病,组织友谊医院、天坛医院、同仁医院等北京一流医疗机构,结对帮扶贫困地区医院重点科室建设。北京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拉萨、玉树分中心正式运行;帮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打造自治区“品牌科室,推动医疗新技术、新项目落地;帮助建立玉树传染病和高原病预防及治疗体系,惠及2万多名贫困人口。一年间,北京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培训医疗技术人才26337人次,开展义诊会诊65706人次,救治贫困患者59933人次,有效提升精准健康扶贫水平。
(责编:高星、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