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福建 » 正文

全球福州频道:立创新为根之魂 走高质量发展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立创新为根之魂 走高质量发展路福州高新区近30年的风雨兼程、栉风沐雨,逐步探索出结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中

原标题:立创新为根之魂 走高质量发展路

福州高新区近30年的风雨兼程、栉风沐雨,逐步探索出结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中国高新区发展史上留下福州的足迹。新时代、新期待。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如何继续走好福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摆在高新区人面前的一道命题。

一、福州高新区发展现状

1991年,福州高新区成功获批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园区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下辖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体的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生物医药和机电、光电等生产性项目为主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智能制造园)两个主体园,以及洪山、仓山、马尾和福州软件园等老园区,总面积从最初的5.5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约191平方公里(含2013年7月起托管闽侯县南屿镇和上街镇5村,托管区域面积约185平方公里)。

近年来,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福州高新区争当排头兵,秉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高新区区位优势和福州大学城的人才优势,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大手笔规划、高质量招商、超常规建设,努力将高新区打造成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科技产业城。

(一)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园区建设规划理念新颖,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工业与配套发展相适宜、沿江城市形象与园区定位相匹配,积极引进“造城”理念,注重整个区的规划设计,注重产业合理布局,致力打造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科技含量高、生态环境优美、显山露水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形成福州“两江四岸”独具灵魂和魅力的区域。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拆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路网构架基本形成,水、电、气、通讯、网络、安置房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园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应用先进、成熟、适度超前的智能化技术,满足生产、办公、管理和生活的各项需求,为高新区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环保的工作环境。

(二)经济总量增长迅速,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2019年,福州高新区(包括老园区、海西园与“两园”)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41.38亿元,比2010年增长161.60%,年均增长16.16%;总收入1235.22亿元,比2010年增长159.28%,年均增长15.93%;利润总额107.44亿元,比2010年增长341.84%,年均增长34.18%;出口总额达177.79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627.57%,年均增长62.76%(以上数据出自2019年福州高新区火炬统计快报)。目前共拥有各类企业5558家,其中留学生创办企业75家;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9家;上市企业21家;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国家级4家),众创空间25家(国家级5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74家。

(三)产业布局科学合理,高质量发展迈大步

在产业规划上坚持将高新区打造成科技创新型、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为主导,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机器人等新业态加速涌现的产业发展态势,积极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全力培育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基地支撑的“4+1+1”的产业发展格局。

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地。依托老园区的产业基础和知名度,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涉及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信息服务、智慧解决方案等领域技术实力雄厚,涉及领域广泛,产业集聚初步形成,高新区已成为全市发展水平领先、集群最显著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在电子信息制造方面,以承接国家火炬计划、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国家863计 划项目及15度蝉联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强的星网锐捷为代表,在网络通讯、交换机、云计算终端等领域形成独特领先优势;在软件信息服务方面,以博思软件、北卡科技为代表,吸引众多软件信息服务高质量项目落地,涵盖电子票据、地理信息、工业软件等领域企业研发中心5个、软件项目12个,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其中北卡科技是互联网通信安全专家,为“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所属军队采购网入库供应商”;在智慧解决方案方面,以“中国智慧城市领军企业”恒锋信息和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摩尔公司为代表,聚集了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家居等多个领域的企业,推动智慧城市各类新兴业态加速涌现。

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区。凭借拥有国家级实验室2所、省级实验室2所、企业技术中心6个、及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坚持技术创新发展,企业技术实力雄厚,并依托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区加速形成产业集聚。在生物制药方面,福大百特是全球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商,拥有我国酶制剂生产企业中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迈新生物是国内第一家取得CFDA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免疫组化产品生产企业,免疫组化试剂国内市场多年稳居第一。在医疗器械方面,吉特瑞是以海洋资源为主原料,开发高端医疗器械、药品和健康用品,年产值5-10亿元,牵头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在保健食品方面,以仙芝楼为代表开发灵芝孢子粉、胶囊、饮片等保健品,建成“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多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全球GAP标准和中、美、日、欧盟有机认证计划。目前,高新区核心区海西园和两园生物医药产业落地的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总共21个,总投资超过46亿元。

先进制造业的“硅谷”。依托福汽集团和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汽车制造和光电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链条发展完整。在汽车制造方面,以福汽集团为核心,打造以整车厂为依托、向汽车电子和车联网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具有高附加值发展格局。在光电产业方面,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在光电晶体材料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加上光学元器件领域的浩蓝光电、排名中国第一的PPLN原料生产商中科晶创、国内顶级光纤激器生产商中科光汇,形成完整的光电产业链。目前,园区光电项目总投资已超过50亿元,涵盖了LED、 激光器、光学镜头等多个领域。

(四)创新资源集聚,创业孵化链条形成。

加快打造科技、金融、人才、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平台,形成高端要素集聚优势。通过规划建设创业大厦、创新园一、二、三期、海外留学生创业园、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国际孵化器,为吸引和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发展空间。目前海西园和“两园”已成功吸引了星网锐捷、中科曙光、兆元光电、中海创等一批领军企业项目汇聚园区,并聚集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汽集团研发中心、戴姆勒研发中心等一批优秀创新资源,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为高新区“二次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以“联合创新、孵化创新”为重点,加强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打造科技平台,大力提升联合创新能力。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为平台,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为载体,形成多层次创新孵化体系。以“项目+资本”为突破,加快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成立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和“高新贷”,实现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以加快引进新兴产业领域领军人才和国内外一流创新团队为目标,打造各类高端人才平台。

(五)紧扣政策脉搏,培育新经济业态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三个福州’建设,积极培育新业态、新经济,抢攻新兴市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重点建设“数字福州”应用示范区,迅速培育发展新动能。发展产业互联网,构建产业共同体,以互联网工具赋能传统产业;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向融合,谋划生成智慧政务、智慧校园、智慧水务、智能无人驾驶示范路段等一批数字应用场景,目前已累计落地数字经济项目64个。当前,高新区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高端数字产业基地应运而生,中科曙光、博思软件、中海创、星网锐捷、榕基软件、源磊科技等21个数字产业项目发展势头强劲,其中中科曙光 “海光芯片高端整机先进制造基地”、中海创“工业互联网中心”、博思软件“智慧城市电子缴款平台”等市场占有率高,对福建全省乃至全国形成辐射影响。

积极建设“平台福州”战略支撑点。推动大企业平台化转型,开放技术、资本、市场等优势内部资源,链接各类外部资源,形成融通联动新格局。重点打造一批层级高、要素全、功能优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省微生物研究所等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级新型创新研究院;依托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分中心、福州技术市场等项目,强化知识产权保障服务,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引导高新区企业利用技术、渠道等优势资源,集聚区内优势企业,实现向平台型企业转变,促进主导产业上下游衔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增强协同效应,形成产业互动良好局面。

积极建设“海上福州”创新策源地。发挥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鼓励园区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持续拓展发展新空间。一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同步发力,充分利用福建海外华侨1000多万的优势,认真谋划打好侨商牌,对接“回归工程”,参与福建“侨梦苑”海外招商推介和经贸洽谈,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技术转移核心区;大力支持力普、吉特瑞、福大百特等深度攻关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可再生能源开发,鼓励永福电力设计、联合动力、星网锐捷等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二是重点支持兆元光电等台资企业发展,加强与台湾科技园区点对点交流,积极引进台湾青创基地,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三是依托国家地球空间信息福州产业基地,探索空间信息商业化运营模式,提升高分卫星数据应用服务,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竞争的桥头堡

(六)管理体制灵活高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福州高新区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园区由单一的经济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完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被赋予市一级行政审批管理权限,对托管镇村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决策和统一管理,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新型管理体制。以减少管理层次和审批为重点,提高办事效率为宗旨,充分体现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服务高效的“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特点。对入驻福州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项目用地、企业上市、人才引进、财政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入驻的重大领军人才项目、央属企业和台资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特别优惠政策。同时,主动对接“福州新区”、“海丝核心区”和“福州自贸区”建设,在优惠政策辐射和体制创新上取得积极进展,努力打造区域开放合作新平台。

福州高新区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荣誉。2018年,在全国156个国家高新区中的综合实力排名,从2012年第46名上升至第33名。其中,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指标在国家高新区单项排名序列中优势突出,位列第12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梯队不完善,高新企业规模偏小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低。截止2019年底,园区入驻企业总数为5558家,其中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379家,远低于成都、西安、杭州、厦门等高新区。二是龙头和上市企业不足。截至2019年福州高新区共有入统(火炬统计)企业约380家,缺乏超百亿的大型企业。区内上市企业仅21,与厦门高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创新资源短缺,创新体系不成熟

一是福州高新区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区位优势不明显。与北上广深及、西安、杭州、武汉、成都等相比,高校院所、应用型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足,科技成果、技术储备不够,创新策源能力不足。受高房价、产业规模以及各主要城市人才争夺等因素影响,高精尖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中层骨干人才缺口较大。二是双创服务“有点无面”,尚未形成孵化载体链条完整、创新服务完备的创新创业体系。高新区拥有众创空间14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级孵化器4家,但与东湖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济南高新区相比,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量和类型缺少,国家级孵化器偏少,以致优质创业服务供给不足,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需求。三是科技金融体系不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企业虽前景不错,但是由于尚处创业阶段,风投机构不愿投入,且无可抵押资产,银行不愿意贷款,致使许多小微企业夭折“摇篮”。

(三)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整体效应无法发挥

福州高新区作为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核心区的主导地位不明确,未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沟通机制和实行市级统筹管理。自创区福州片区“一区二十四园”产业集聚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福州高新区作为自创区福州片区核心区的功能作用有限,特别是在资金、组织、政策难以辐射其它园区,也无法在各园区间形成优势互补,并肩提升的协同发展格局。

三、对策和思路

(一)用“芯”点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信息光电产业是高新区的支柱产业,要紧盯世界前沿技术,充分发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技术支撑和平台作用,重点建设国家光电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聚集中科曙光、海康威视、兆元光电、中科晶创、中科光汇、浩蓝光电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完善发展壮大光电产业链,在加快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工业互联网经济向各领域渗透应用和纵深发展。

(二)倾城之恋创新产学研平台

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旗山脚下的福州大学城聚集着众多的人才和项目。福州高新区作为一座正在崛起的科技产业新城,毗邻大学城。我们要将倾城之恋、倾区之爱奉献大学城,充分发挥大学城的作用,搭好产学研的服务平台,构建协同创新联盟,将创新与大学城的追求和科技产业城的未来紧紧的联系结合在一起,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各自的资源、人才、项目、资金优势,凝聚创新发展的“聚核”力量,让高校最新科研成果落地高新区,绽放璀璨的产业之花。

(三)倾情打造高颜值产业新城

乌龙江畔的高新区作为福州市两江四岸独具魅力的产业新城,汲取山、江、河、湖之灵气,正以高颜值的崭新风貌迅速崛起,高新区的地铁通了,路更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管理建设好近30万人的产业新城,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已经摆上高新区决策者的重要议事日程。我们要秉持新发展理念,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投入,将民生短板补得更扎实一点,城市基础打得更牢固一点,永续经营城市,积极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和谐征迁和城市管理,赋予失地者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应用智慧城市、数字化技术走进社区,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城市化建设,发展夜色经济、亮灯工程,打造高颜值的产业新城,使高新区人与城市充分融合,迸发出产业兴、商铺旺、人气聚的勃勃生机,人民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

(作者为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建雄)


(责编:林东晓、张子剑)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