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取消事业编制!2020年全部完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9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这些单位要取消事业编制!2020年全部完成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原标题:这些单位要取消事业编制!2020年全部完成

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拉开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幕。

《意见》要求,2020年要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如今事业单位改革进行的如何了?将如何影响事业单位职工?快跟着

工人君一睹为快。

到2020年

建立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改革一直在稳步有序地推进。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早在2011年,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到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

该表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拉开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幕。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意见》为事业单位改革画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1、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2、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事业单位的职工未来将何去何从?

《意见》为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指明了方向:

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改革后原有事业单位的职工将何去何从?

《意见》明确,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

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也就是说:

1、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人员未来或转为公务员或安置到其他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人员,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企改制,这部分职工将失去原有事业单位编制。

转企职工也无需惊慌,国家早已为你们安排好了政策保障。

《意见》指出,为平稳推进转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

在过渡期内,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

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

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

有条件的转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3、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员去向需根据实际情况

《意见》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

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

,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

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

,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北京市已在探索将医院、高校不再纳入编制管理。

2015年5月,北京市发布《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提出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多地按下事业单位改革“快捷键”

2018年3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明确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政事关系,实现政事分开,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加大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推进事企分开。

区分情况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理顺同主管部门的关系,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主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优化职能和人员结构,同机关统筹管理。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完善事业单位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019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提供了诸多税收优惠政策。

现在不少地方已经按下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快捷键”。

2018年,黑龙江出台《黑龙江省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省直涉改事业单位合计精简机构573个、占比51%,精简事业编制近2万个、占比29%,精简内部机构1402个、占比28%。市县事业机构和编制精简均超10%。

2018年5月,江苏省打响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发令枪”。初步形成的经营类事业单位名单,包括293家单位,多数集中在服务业领域。

经营类事业单位在增加社会服务供给、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曾发挥积极作用。

但也有一些单位职责定位不清、政企不分、事企不分,享受事业和企业两种体制便利,在市场中进行不公平竞争,甚至滋生腐败。

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必将严重阻滞“放管服”进程,影响改革效果的释放。

在江苏省编办(省事改办)主任俞军看来,

这次改革,是一项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将效益差的事业单位撤销,减少无效和低效供给;

将效益好、具备条件的单位转企改制、推向市场,增加资源和人才的有效供给,为优秀人才解除体制上的条条框框、打开发展空间。

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应主动在改革中抢抓机遇,融入市场大潮,再创一番事业。

资源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新华日报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相关报道】

2020年底前全面取消事业编制,32种事业工种打破铁饭碗

从2019年初到现在,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将近一半。从今年起,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在年底前全部实现。取消事业编制已成定局,编制工变合同工,32种事业编打破铁饭碗,两类人涨工资!

责任编辑:周晶晶 PX107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