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打好谣言“病毒”阻击战 中国多方围剿开“药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30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抗击新型肺炎)中新时评:打好谣言“病毒”阻击战中国多方围剿开“药方”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张素)正当科研人员紧锣密鼓

(抗击新型肺炎)中新时评:打好谣言“病毒”阻击战

中国多方围剿开“药方”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张素)正当科研人员紧锣密鼓地研发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之际,中国多方齐出手,合力对另一种在人群中传播的“病毒”展开围剿,开出“药方”。

点击进入下一页
1月29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一名新型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是四川省治愈的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患者杨某,男性,34岁,武汉某公司职员,1月21日,经国家疾控中心复核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收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治疗,1月26日、28日经成都市疾控中心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符合解除隔离治疗标准。图为杨某(中)出院。 余玲芳 摄

这一“病毒”就是谣言。它种类繁多,由来已久,极具传染性,易发生变异,迷惑性强,“杀伤力”不可小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至今,谣言“病毒”更是层出不穷。它们披着科学、官方消息等各种外衣,从疫情通报、防疫方法,到“菜价高涨”“断网断油”等民生百事,无论是对个人、对机构、乃至对一档新闻节目,都无孔不入。

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这场对谣言“病毒”的阻击战同样任务繁重。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除了呼吁民众谨守底线,更要对症下“药”。令人欣喜的是,司法机构、企业、媒体、专家,社会各方携手解“毒”。

解“毒”首先要用“法律”。

28日,中国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视频会议,要求“依法打击各类借机造谣滋事、恶意污蔑攻击的不法行为,及时发现处置各类造谣、不实疫情信息”。同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强调“严惩借机造谣传谣、暴力伤医等犯罪行为”。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也下发通知,明确“严厉打击编造与疫情有关的恐怖信息、利用疫情制造传播谣言、煽动、破坏法律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等犯罪”。

连日来,江苏、四川、宁夏、新疆等地均传来网民因造谣而被依法处理的消息。

点击进入下一页
1月28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河北汇康日用品有限公司正式复工,全力生产,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目前,该公司拥有20条生产线,可日产防护口罩80万个。中新社发 郭雨萌 摄

解“毒”其次要靠“技术”。

社交软件微信用户数量超过10亿。25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专项治理的公告》称,已引进专业的第三方辟谣机构,对平台中的谣言进行辟谣。公告还称,将对违规信息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并视其违规程度对违规账号进行阶梯式处罚,包括对其限期或永久封禁处理。

此外,专门的辟谣平台也开设谣言线索举报入口,发动网友共同净化网络空间。

解“毒”最终要落实到民众自身,提高对谣言“病毒”的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已在与谣言“病毒”主动隔离。从长远来看,更需全社会共建“免疫系统”,让谣言“病毒”再无“宿主”。

具体做法,一方面是提高公众认知能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才能实现创新发展。此次疫情中,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撰写科普文章,释疑解惑,让“谣言止于智者”。

另一方面是消灭“病毒”的温床。权威部门或权威人士公开信息及时而透明,谣言将无生存空间。

须指出的是,谣言“病毒”不是筐,并非所有虚假信息都可往里装。正如评论指出,执法机关应充分考虑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在主观上的恶性程度,及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试图对一切不完全符合事实的信息都进行打击,焉知不会适得其反?(完)

【编辑:刘羡】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