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春节缺人手 白领总监来到口罩厂当起了“临时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8  来源:新浪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春节缺人手 白领总监来到口罩厂当起了“临时工”在来到工厂之前,这些上海市民是白领、是总监 ……口罩厂里的“临时工”

原标题:春节缺人手 白领总监来到口罩厂当起了“临时工”

在来到工厂之前,这些上海市民是白领、是总监 ……

口罩厂里的“临时工”

2月1日上午7时许,施伟铭终于走出了生产车间。他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经过一晚上的努力,30万只口罩产量已达成”。此时,施伟铭和车间里其他人一样,已经工作了整整一夜。

车间里的其他人,有的是公司白领,有的是创业者,身份各异,他们志愿从上海市各区驱车几十公里,不眠12小时,就为了在这家位于松江区的口罩厂里当一名“临时工”。“不论厚薄,我们只想尽一份自己的力。”

召集时人突然多出来了

时钟倒转12小时,1月31日下午7时,美迪康医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上海益路同行公益促进中心副主任周蓉点完了名,眉头突然皱起:“怎么人多出来了?”

这是一次特殊的志愿者活动。美迪康医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是疫情口罩的指定生产厂家,加班赶制的产品均送往急需使用的医院。由于生产一线人手紧缺,正急需相关人手。机缘巧合之下,益路同行公益促进中心得知这一消息,周蓉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联系厂家,双方一拍即合,后者提供出夜间的生产线,让志愿者从事口罩质量筛检并装箱等工作。

“最初,我还怕冷场。”周蓉告诉记者。一方面,毕竟是在非常时期,是否有人响应心中没底;另一方面,“只有夜班,19点到早上7点,晚上枯燥单调,恐怕……”

然而,微信报名群很快就“爆”了,每天20个名额被一抢而空。到了晚上点名时,周蓉发现,居然还有不少人“不请自来”。一对从宝山区顾村镇自驾过来的老夫妻,就在名单之外,老人家开口就说了三句话:“春节没出过上海,我们身体很好,你们对年龄没要求吧?”“特别感动!”周蓉对记者说道,但她还是不得不“硬起心肠”,劝老人回家,“因为生产线实在是满员了,真没空位置了。”

“请各位志愿者携带保暖外套及保温杯,也可以准备咖啡,由于通宵工作,第二天早上可能会体感较冷。厂方会在午夜12时提供宵夜,可以自行携带一些食物。车间内噪音较大,每人基本都是单独作业,无法聊天,建议可以佩戴耳机播音乐……”

到达之前,周蓉在微信群里不厌其烦地发布着各种提醒。“志愿者来自于各行各业,可就是几乎没流水线上的操作员,必要的通知还是需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能为防控疫情做些什么

接受培训,换上生产工作服,接受消毒,记者和志愿者们走进车间,一股闷热和机器的轰鸣声迎面而来。12小时的工作,从这一刻开始了。

“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一丝困意。”48岁的志愿者潘艾方笑着告诉记者。在1月31日之前,她已经来这里参加过一次志愿活动,算得上是“熟练工”。潘艾方在上海“小有名气”,她曾是市人大第一批农民工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在朋友圈中看到了招募消息后,她第一时间就报名参与了。

“除了那些一线医务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能为防控这场病情做些什么。”潘艾方如此表示,“之前我从来不熬夜,也担心会不适应,但第一天下来,我觉得自己还干得不错。”

潘艾方特别清点过那一晚整理和打包的“战果”——30400个口罩。这,是她心中的“高光时刻”。

而在志愿者中,最年轻的是来自浦东的洋泾中学东校学生李子昂。突然而来的疫情,让他的春节变成了“家里蹲”,这让爱运动、爱锻炼的他很不适应。当听闻父母好友要来口罩厂做志愿者,李子昂也动了心,硬是要求一起前来。

因为年龄太小,李子昂干的活,是最简单的封箱。把纸箱抖开、叠好,拿玻璃胶贴上,刚上手时,李子昂还是多少有些笨拙,几十个之后,便开始愈发熟练。 “我会认真地去做,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

成为工人,比度假更值得回忆

“本来,我和老公应该在这个时候喝着热红酒,在四明山度假。”志愿者之一、上海一家外企的财务总监EMMA笑言:“现在,我们成了工人,这比度假更值得回忆。”

EMMA习惯的工作地点,是宽敞明亮的写字楼内,“非常安静,同事之间,大多通过邮件和微信沟通。”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走进车间的那个瞬间,EMMA还是被流水线震撼住了——转动的机器、轰鸣的声响、不断落下的成品……

“之前我一直还以为自己心灵手巧,现在发现笨手笨脚。”EMMA手足无措之时,旁边的“师傅”先送上了贴心的工具——一对耳塞,然后手把手地教她操作——25个口罩一摞,用手撑开检查有无问题,然后放在一旁等待装箱。干着干着,EMMA越来越熟练,信心也越来越足。

当所有志愿者都在车间上岗时,施伟铭和爱人只能在会议室里坐着。“没事,我就等着,谁累了,我替换都行。”面对着周蓉的劝说,施伟铭翻来覆去就这么一句话。和那对老夫妻一样,施伟铭也没成功报上名,但有些倔脾气的他觉得,“这么多岗位,我总能干些什么。”

作为阿克曼医疗检验所的一名员工,又曾经在120急救上过班,施伟铭对疫情的感受更深。早在几天前,他便个人募捐了20万只口罩、十箱消毒水、三箱泡腾片发往武汉。“就想尽一份个人之力。”施伟铭淡淡地说。来厂里之前,他还专门在火车站担任志愿者,负责的是测量体温。

1个小时后,施伟铭终于等来了新的消息——他可以帮忙去装箱。11个小时后,他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

从1月29日到2月8日,此次志愿者活动每天20个名额,全部满员。

根据上海市经信委的数据,该市共有口罩及辅料等生产企业17家,疫情前期每天正常生产量大约在40万~50万只,而且绝大部分用于出口,而到2月4日,每天产能已经达到260万只,基本上都转内销。

钱培坚

责任编辑:范斯腾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