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全球报道:两兄弟恪守诚信 16年替父还清巨额债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7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两兄弟恪守诚信 16年替父还清巨额债务2019“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候选人系列报道之乔家兄弟 恪守诚信 16年替父还清巨额债

原标题:两兄弟恪守诚信 16年替父还清巨额债务

2019“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候选人系列报道之乔家兄弟

恪守诚信 16年替父还清巨额债务

人物简介

乔海庆,男,汉族,53岁,昔阳县大寨镇四十亩村村民。

乔海军,男,汉族,47岁,昔阳县大寨镇四十亩村村委会主任。

1995年,乔氏兄弟父亲患脑出血不幸去世,留下10余万元巨额债务,面对很多已无凭据的债务,年收入只有1000余元的兄弟俩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还款的责任。兄弟二人省吃俭用、拼命挣钱,只要稍微攒点钱,还没有“焐热”,就及时上门偿还。经过长达16年的时间,全部还清了债务。兄弟二人坚守诚信、偿还父债的故事成为当地的美谈,先后获得“山西好人”、第七届山西省道德模范等荣誉,人们亲切地称他俩是“诚信守义两兄弟”。

“哪怕咱的日子过得再紧,也不能昧着良心欠人家的钱不还!”这是欠下十多万元的巨债后,乔海庆、乔海军兄弟俩的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支撑他们一家度过艰难岁月、还清债款的信念。

1月9日,距离农历鼠年春节还有两周的时间,连着下了两场大雪的昔阳县,许多道路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人车出行仍有些不便。7年前,乔家兄弟俩所在的四十亩村因地质原因整村搬迁到了县城,目前大部分村民都居住在晨熙顺景和中城雅居这两个小区里,兄弟俩也都在中城雅居安了家。

“本来该请你们到家里坐坐的,只是我母亲刚刚做完一个小手术,正在家里休养,就怕说起以前的事让她心情难过,实在不好意思……”在位于晨熙顺景小区四十亩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乔海军一边倒茶一边向山西晚报记者的来访表达歉意。

坐定后,乔家兄弟俩缓缓说起了那段不愿让母亲再触及的辛酸往事。

父亲突然离世 留下巨额债务

上世纪80年代,乔海庆、乔海军的父亲乔爱棠在四十亩村是个能人。“那个时候,我父亲的思想比很多人超前,胆子也大。”1982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乔爱棠东挪西借了大几千元,买了一辆二手的解放牌货车,做起了养大车跑运输的生意,“那个年代在整个昔阳县,我父亲是第一个养车的个体户。”说起父亲当年做的事,乔海军的脸上挂满了自豪。

“我们村附近有煤矿,当时主要做的生意就是拉上煤去河北卖。”当时,还不满16岁的乔海庆才开始学车,而乔海军也只有9岁,“我父亲一直不会开车,那会儿就雇了个司机,不管出车不出车,一个月都要给人家发大几百的工资。”在乔海庆的记忆中,那个年代的生意并不好做,拉上一车煤去外地,就跟现在拉上一车菜到小区“论斤卖菜”一样。

“当时到了一个地方,就联系当地人帮忙找人买,然后就几百斤地给人家称,等一车煤卖完了,当地的联系人收上钱、抽了成,才给我们结账。”乔海庆说,那个年代卖了煤要不上钱的事时有发生,“那会儿煤不贵,去河北赞皇县卖趟煤,不出任何状况,刨去成本,最多能挣几十块钱。要是车上哪个零件坏了,别说挣钱,弄不好还要赔钱。”

乔爱棠前前后后养了3辆大车,但由于生意难做,使得家庭入不敷出。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乔爱棠结束了养车的生活,带着两个儿子到太原一家私人运输公司打工。“那会儿我们兄弟俩只有20多岁,跟着父亲,他说干啥就干啥。”1995年农历5月,乔海庆、乔海军怎么也想不到,当时只有53岁的父亲会突发脑出血撒手人寰。

那一年,乔海庆和乔海军都处在刚成家却未立业的困难时期,俩人给父亲办丧事的钱都是赊的。父亲去世后,亲朋好友陆续上门,话题从慰问开始,最后都会落到父亲的债上。要命的是,乔爱棠借钱的事只有他知道,而且没有借条、没有凭证,很多外债乔家兄弟俩根本不知道。

不少好心的长辈和义气的朋友看着乔家的境遇,都说:“等你们有能力了再还吧,要是还不了就算了。”但是兄弟俩从没想过要不要还钱,而是不停地商量着怎么样才能还上钱,“当时大概有十多万的债,有买车的欠款,有加油赊的账,有信用社的贷款,还有向亲戚朋友借的钱,在那个年代这真的是天文数字,压力确实大。”

辛辛苦苦赚钱 省吃俭用还债

然而,父亲的去世和经济的窘迫依然没有让命运眷顾这个不幸的家庭。第二年,乔爱棠的女婿因车祸遇难后,女儿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回到了娘家。第三年,乔海庆、乔海军的姥爷也离开了人世。那几年,在乔家的四眼窑洞里住着十几口人,吃饭都要排队打饭。

“我们那会儿都是20多岁,生活上都没什么经验,家里就我婆婆一个大人撑着,不管有多难,她都在自己心里压着,从来没有难为过我们。”乔海军和哥哥在外跑运输,妻子高海芳跟着婆婆和嫂子在家种地,当时的日子真是一分钱也要掰成两半花,很多年身上穿得都是亲戚朋友送的旧衣服。

“那个年代要是拉下四五万的饥荒(外债),就相当害怕了,更何况十多万的饥荒。”邻居高海青是乔海庆的发小,对乔家的情况比较了解,“家里的顶梁柱不在了,还留下那么多饥荒。当时,他们家的条件在村里就是末尾,地里收的玉米除了换点白面,剩下的都卖钱还饥荒了。”在高海青的印象中,乔家二老的身体一直不好,去疼片一买就是好几瓶,一天要吃上好几片。

虽然亲戚朋友没有上门催账,但是兄弟俩还钱心急。当时,兄弟俩一直在外面给别人跑运输挣钱,每天基本上就不下车,拉上煤到了地方一卸车就马上去拉沙子,经常是几天几夜连轴转着跑。那些年,从昔阳到赤峰,从河北到陕西,哪里挣钱多,兄弟俩就去哪跑运输,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在家歇一歇。

“他们在外面遇到点啥事,都不跟我们说,就怕我们担心。”高海芳说,乔家兄弟俩一出车,家里人的心就开始悬着,“他们兄弟俩在外面一连跑上几天也联系不上,哪能不担心呢,要不是欠了那么多债,哪舍得他们那么辛苦。”高海芳说,“现在想想那会儿真是苦,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跟着爸爸跑了一趟车,他一晚上都没睡觉,到了地方趁着别人卸货的时间,睡了一小会儿就往回返。我当时还小,就觉得坐车很新鲜,长大后就知道他们太不容易了。”乔海庆的大女儿乔晶晶说,“他们常年在外面跑运输,吃饭不规律,也休息不好,对身体影响很大,现在都落下了腰疼的毛病。”

欠的债还清了 欠的人情会一直记着

乔家兄弟感情很好,在村里一直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也从未计较过谁付出的是多是少,都是谁挣得多谁就多还一些。“从来没算过一年能挣多少钱,每个月挣的钱除了家里必要的开销,剩下的都还债了。很多债都是每个月还上一点,用了好多年才还完。”乔海军说,还有一些债是父亲去世多年后,偶然遇到债主才说起来的,“人家说了,我们肯定还,马上还不了的,就一点一点还。”

十多年来,乔家人省吃俭用,手里刚攒下三五百元,就赶紧给债主送去。而在这十多万元的债务中,很多都是没有借条的“口头债”,但无论是债主还是欠债者,他们心中都记着一本清清楚楚的“良心账”。在当下缺乏信任的环境中,这种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诠释了当地人重信守诺的美德。

“最大的债是信用社贷款。”10年前,乔家兄弟还清了大部分个人债务,家里的日子稍好一些,就马上跟亲戚朋友借了4.5万余元,还了信用社的贷款。“乔爱棠去世后,这笔贷款就按坏账准备了,如果人家不还我们也没有办法。”李蝉明曾任昔阳县信用社杜庄分社主任,在他数十年的工作中,贷款人去世后亲属主动上门还款的屈指可数。

论辈分,今年78岁的张宝堂是乔家兄弟俩的表舅爷,30多年前他替乔爱棠担保,先后从粮站和信用社贷了3000多元。“乔爱棠是村里的能干人,人品也没得说,谁家有了难处,他都会帮助人家,要不咱也不敢给他担保。”乔爱棠去世后,张宝堂用了很多年替乔家连本带息还了5000多元。

张宝堂这样做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打算让他们还钱了。“最后一笔欠款,就是给张宝堂还的。人家是说了很多次没有就算了,但咱不能让好人吃亏呀。”2012年,乔家兄弟还清了父亲欠的全部债务,而他们的恪守诚信替亡父还债的行为,也早已在艰难而漫长的还债路上得到了乡亲父老的信任和肯定,乔海军也因此在2005年当选为四十亩村的村主任。

“欠的债还清了,但是欠的人情,我们会一直记着。”乔海军说。现如今,日子越来越好的乔家人,仍保持着过去省吃俭用的习惯。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记者手记

乔家兄弟心中的“惭愧”

乔海庆和乔海军都是中等身材的憨厚汉子,说起“替父还债”的事迹,兄弟俩都觉得有些惭愧。

“说实话,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都是咱自己该做的事,又不是立下什么功劳了,这又是上电视、又是上报纸,还获了那么多奖,掏心窝子说,真是不好意思。”兄弟俩说。如今在昔阳,乔家兄弟大小算是名人,抛投露面的机会也多了起来,“那么多好心人借给咱钱,看着咱条件困难,都很少来催债,真正该表彰的是他们……”兄弟俩说。

在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中,关于诚信、关于责任,乔家兄弟都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们的行动,却让人们看到“诚信”这两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编辑:田博群】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