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疫情中,这些“变态”行为是缺德还是不正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新浪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疫情中,这些“变态”行为是缺德还是不正常战“疫”紧要关头,各地却陆续出现数起恶意“吐口水”事件,令人错愕。还有小

原标题:疫情中,这些“变态”行为是缺德还是不正常

战“疫”紧要关头,各地却陆续出现数起恶意“吐口水”事件,令人错愕。还有小区居民不配合检疫措施,与防疫人员发生冲突。

战疫的严峻时刻,这些行为是缺德还是不正常?

2020年年初的这段时间,注定会在每一个中国人记忆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如果此前有谁提问,什么样的力量能使得每年必定发生的数亿人大迁徙——春运停止下来?什么样的力量能使数亿人禁足在家两周乃至更久?恐怕没有人能想象出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知道了,那是一个微小到不能再小的病原体——新冠肺炎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

规模空前的疫情,打乱了十几亿人的生活,我们知道它一定会被击退,但现在还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会被我们击退。

从心理学的角度,面临巨大而持久的心理压力,很可能发生心理失控。那么,一个心身正常的人,在突然遭遇了严重的非正常事件后,会怎样呢?

2006年,我应邀参加央视的一个真人秀节目,为队员们做心理评估和干预。在和这些徒步重走长征路的队员以及央视工作人员在一起行走时,我发现之所以组织者担心他们的心理,是因为整个群体确实不同寻常。队伍中有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商场老板、农民工和大学生。他们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反应,例如在行走中喜欢开玩笑、说黄段子,整个队伍情绪非常“脆弱”“浮夸”,笑点非常低,发生一点小的刺激,大家就会哄堂大笑。在和队员们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访谈后,我发现,这些行为表现实际上是因为连续徒步行军使得这些队员身心压力巨大,又缺乏其他疏泄的途径,便以一种异乎常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偶尔“变态”一下,能让人找到疏解的出口。所以,我给组织者的建议是以一系列适应性的方式去处理压力,例如鼓励家人和队员们联系亲人,在行军后安排娱乐,休息活动。此后,这些队员再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顺利走完了长征路。

本文开头提及的反社会、攻击性的行为,确实是缺德甚至违法的。但是,如果一个平常言行都很正常的人,突然出现了反常举动,更可能是在异乎寻常的疫情压力下,因为对长期隔离的不适应,对亲人、朋友或自己患病的风险压力下,做出的“正常”反应。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惩戒和指责,也需要去帮助他们实现心理疏导,找到适应压力的方法。

同样,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我们还遭遇了很多看似无关,实则内在心理机制可能相同的现象,我们看到连续工作两周后一问三不知的官员,也看到一个个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防疫工作者。从临床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这些情况都可能是正常健康的人在巨大而持久的压力环境中,身心耗竭的反应。

随着疫情防控的加强,病毒的危害逐渐得到遏制,我们可以从各种援助热线民众咨询的问题的变化中,看到围绕心理困扰的咨询在增加。从汶川地震的经验来看,灾难本身(病毒)的影响可能只有半年到一年,但灾难对人们心理创伤的影响,尤其是对武汉市民的心理伤害,会持续很长时间,修复这些创伤需要持续的努力。

抗“疫”是一场长期的战斗。我们看到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中华民族迸发出的强大的动员和执行力量,坚信必定能战胜疫情。科学应对疫情,需要身心同治。疫情也对社会心态也是一个考验——在灾难发生时,社会能否处变不惊,公民能否沉着应对?走出心理创伤,重建美好的心灵家园,我们还需要更多努力。

徐凯文(心理咨询专家)

责任编辑:吴金明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