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怎能保护“野生机构”
3月12日,民政部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违规设立分支机构的行为,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其撤销相关机构。经调查,该协会在分支机构“保护繁育与利用委员会”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之下,违规设立“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蛇类养殖专业委员会”等三级分支机构。
此前,一篇称“野味是人类刚需”的文章曾经刷屏并引起公愤,即发自“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公号。当时在舆论压力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迅速与其切割,宣布撤销该委员会,并承诺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
现在看来,其看似明快的处理,只是将早就该有的治理延后了:原来,所谓“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根本就是一个违规机构;原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下面的类似违规机构,还不止一个。只撤销“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而对其他违规机构闭口不提,难免给人断尾求生之感。
一家民间社团,下面设立N个分支机构,其实不新鲜。长期以来,有些社团为了收取管理费,组织各种认证、评选、颁奖等敛财活动,在设置分支机构上大做文章。这种乱象曾被媒体广泛报道,民政部对此也曾进行查处,并严词通报,称“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尽管如此,一些民间社团似乎并未吸取教训,依然试图蒙混过关——此次事件中的几个“委员会”,都是挂在“动物保护协会”名号下,行的却是为吃野味背书之事,这更显荒诞。而且,如果涉事委员会之前没有出格言论,选择和其他分支机构一样闷声发大财,是否还会以“野生”状态继续存在?而该协会滥设分支机构的问题,又会否快速揭开盖子?
因此,查处“野生机构”的疯狂繁殖,不能靠舆论曝光,主管部门还需加大调查和处罚力度。类似分支机构的设立虽隐蔽,但其违规和敛财活动,却往往招摇过市。一旦发现类似活动,主管部门不妨按图索骥、深入调查,让这些“野生机构”及背后的娘家一一现出原形。
□于平(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