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制造大市”重庆借数字化转型迈向“智造重镇”
中新网重庆4月23日电 (记者 韩璐)“只需要一块电子屏幕,就能连接起从零配件采购、工厂生产到完成订单出货全流程,实现供应链协同。”23日,在重庆高新区的一家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企业里,负责人张源向记者展示了该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依靠该平台,企业在2月初就实现复工复产,并恢复到正常生产状态。
作为传统的“制造大市”,重庆是国内少数几个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的城市。近年来,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步伐在重庆明显加快,智能制造带来的生产线人员减少、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效率提高等优势,在防控疫情背景下的复工复产中突显出优势。向智能化要效益、要出路,也成为重庆众多传统制造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后,转型“突围”的关键。
“智能化升级不仅是对车间生产设备的升级,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样重要。”张源表示,通过与国内的智能制造服务供应商合作,企业搭建了全流程信息化平台,实现大数据采集、流通和实时反应。“在系统中能随时查到原料采购情况、产品生产流程、订单完成情况等内容,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协同,保证正常生产。”
|
据重庆市经信委统计,2019年重庆推动建设了128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115个数字化车间和25个智能工厂。这些示范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68.7%、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8.6%、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8%。
位于重庆高新区的台晶重庆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台湾的电子零部件制造企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让生产环节的人均效率提升了一倍左右。“特别是通过对自动化生产线的推进,减少了企业对人工的依赖。我们也是重庆最早恢复生产和正常运营的电子信息企业之一,目前产能已能满足订单需求。”
智能制造的推进,离不开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平台的发展。目前重庆正通过推动支柱产业迭代升级、壮大“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建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由“制造大市”迈向“智造重镇”。
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忠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产业发展壮大,今年重庆将力争新实施125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个智能工厂;重点培育10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新推动300家工业企业深度上云、30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继续围绕“芯屏器核网”补链强链,做大做强智能产业。
“智能化高度应用的企业,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会减少。”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说,受到这次疫情影响,很多传统制造企业意识到“智能制造”不仅是对生产线的改造。“在大数据智能化氛围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敬表示,这次疫情也让国内很多统制造业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