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海南自贸港:中国特色自贸港缘何落地最南端的海南岛?
中新社海口6月3日电 (记者 王辛莉 尹海明 王子谦)中国近日宣布在海南岛建设全球开放水平最高、最具国际竞争力、最有特点的自由贸易港,这一被认为是中国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缘何落地最南端,最年轻省份,经济体量较小的海南岛?
记者采访了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角度作出诠释。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海南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第一,海南是一个独立地理单元。第二,资源禀赋较好,兼有陆地和海洋等多种资源。第三,地理位置优越。要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在中国开放战略中扮演先行先试的重要角色。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吴士存对此有同感。他称,海南背靠中国华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大市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作为中国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海南自贸港建设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提升地区内的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水平,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并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8个自贸试验区,但只对海南提出从自贸试验区过渡到自贸港的要求。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这与国家对海南的定位密切相关。
他从中华民族的纵深历史给予解读。中国文明过去基本上是大陆文明。面对崛起的海洋文明,中国在清朝末期开始走向衰落。从经济学角度看,海洋文明的经济含义即是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及其相关的制度安排。在这个意义上,4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实际上是拥抱海洋文明。面对当前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为捍卫经济全球化,需要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化市场经济,扩大开放。而自贸港是市场经济中开放标准最高的。对标其标准,既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符合经济全球化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趋势。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构成其历史方位。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1988年设立海南省,是中国最年轻省份,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处于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特殊地理区位,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拥有3.54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00万平方公里海疆,有着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以及海岛、热带雨林等旅游资源。目前常住人口944.72万人。
事实上,海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1950年至1987年,海南是中国海防前线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1988年至2009年,海南建省办全国最大经济特区。2010年至2020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2020年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预期2025年前海南岛作为海关监管特区封关运作。
海南具有改革开放“基因”,曾开创过诸多全国领先:1988年建省之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设立“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外资成片承包开发洋浦经济开发区;推行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实施“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法人直接登记制度;改革公路规费管理,“一脚油门踩到底”;吸引十万人才下海南,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意义重大的一幕;新世纪以来,海南率先在全国建设生态示范省;全省实施“多规合一”等。
对外交流合作愈加频繁。博鳌亚洲论坛2001年成立以来,迄今发展成为推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高端平台和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2018年4月,中国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经过两年建设,海南以创新为擎,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9年,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08.94亿元(人民币,下同),人均GDP排名全国中游。
无需讳言,和国内发达省份,尤其与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世界三大自由港相比较,目前,海南经济体量仍小,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外向度不高。
自贸港建设对海南的执行力和创新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曹远征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在公海中游泳”,挑战甚至大于机遇。海南要在干中学,边学边干,边创标准,这也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王新奎强调,海南自贸港建设一定要发动所有官员和民众参与,只有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