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全球科技报道:手机APP“偷窥”乱象须严厉惩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0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手机APP“偷窥”乱象须严厉惩戒□蒋璟璟近日有民众反映,自己的手机升级系统后,增加了APP隐私记录功能,这项功能可以记录手机上

手机APP“偷窥”乱象须严厉惩戒

□蒋璟璟
近日有民众反映,自己的手机升级系统后,增加了APP隐私记录功能,这项功能可以记录手机上安装的APP访问个人信息的过程。使用几天后他发现,手机上很多APP存在频繁自启动、访问读取手机信息的现象。其中一款移动教学软件十几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办公软件一小时内尝试自启动近7000次,并不停读取通讯录。 (央视)
频繁后台自启动、过度读取收集用户数据,手机APP的“偷窥癖”渐有变本加厉之势。应该说,此类现象由来已久,只不过近年来被媒体曝光更多。此前,工信部数次公布的“黑榜”中,不少知名企业的头部APP榜上有名,让人大跌眼镜;而最近,得益于相关“系统侦测”工具的加持,用户终于可以对APP的窥私之甚有了一个直观具象的感知。
明面上“卖服务”,暗地里“卖数据”;名曰用户画像,实则围猎用户……不少APP,如今都是明线暗线两条“生意线”,在本职功能之外,它们其实还是一个个潜伏的用户监视器、信息搜集器。
众所周知,APP热衷收集用户信息,为的是精准营销。收集浏览记录、搜索记录还不算,更有走火入魔者暗暗监听,通过语音识别、语义分析等手段萃取“有用信息”,继而有选择性推送商品广告——这套商业模式貌似高大上,但因其侵犯了用户的私域私权,构成了对人格尊严和安全感的根本性威胁,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要对抗手机APP“偷窥”乱象,一方面自然要仰赖于公众的抵制与反制。比如说,对所谓“精准营销”多个心眼、多点警惕,多多尝试运用“系统侦测”工具等技术手段对抗软件流氓。另一方面,显然还是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管覆盖和严厉惩戒,变“不定期抽查”为日常的“风险评估”“合规性警示”以及“分级处置”体系,从根本上抑制APP运营方暗度陈仓、侥幸投机之心。大数据时代,各方都有义务建构起与现实相适配的安全网。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