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频道:“中国天眼”4月1日起向世界开放 接受全球科学家观测申请

   2021-01-04 中新网13560
核心提示:资料图: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 孙自法 摄中新网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当今
“中国天眼”4月1日起向世界开放接受全球科学家观测申请
资料图: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当今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向世界开放,接受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经评审、遴选确定后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介绍说,自今年4月1日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FAST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中国天眼”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的第一年,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10%。

FAST科学目标与相关战略规划已确立多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中性氢星系巡天、银河系偏振巡天、脉冲星测时、快速射电暴观测等多个优先和重大项目,不过,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的观测申请不限于这些领域。

两个月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北京举行FAST运行情况和科学成果新闻发布会称,“中国天眼”完成国家验收以来运行稳定可靠,已取得发现逾240颗脉冲星等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达40余篇,并以其当今世界最强灵敏度射电望远镜的巨大潜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原初引力波。

中科院院士、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武向平指出,2021年FAST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表示,FAST验收运行以来取得的科学成果远远超过预期。FAST具有超高灵敏度,它会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宇宙现象,未来可以期待它在科学上带来很多大的惊喜。

据了解,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建成启用,进入调试期;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中国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完)

【编辑:郭梦媛】

原标题:“中国天眼”4月1日起向世界开放 接受全球科学家观测申请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