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全球教育频道: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27  来源: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作者:李立
核心提示:心理语言学是一门通过心理学来研究语言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从心理过程和语言结构的对应关系来研究人类语言机制的构造和功能。心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通过心理学来研究语言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从心理过程和语言结构的对应关系来研究人类语言机制的构造和功能。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的起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信息传递机制、言语在社会活动中的功能作用等重要理论问题,对语言教学、言语障碍的诊断治疗等现实问题的解决也具有科学指导作用。下面就简单谈谈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心理语言学这门交叉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正如中国学者周仪荣先生曾经所言:“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获得、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学科;它从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特点。”

心理语言学有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行为主义的研究方向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在上世纪50年代,心理语言学主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描写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当时的心理语言学家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心理语言现象。后来心理语言学受认知心理学,特别是生成转换语法的影响,认为行为主义不能解释言语活动中的许多现象。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多样,主要有四种:一是自然观察;这是心理语言学最常用的方法,用于观察言语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二是实验方法;这种方法也是心理语言学常用的手段,它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特定行为模式。三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成本较低但能获取大规模数据的调研方法。四是语料库分析;这种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语言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律和心理特点。

人类对语言的处理是语言的原则和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语言学所研究的“客体”是语言,但研究的实质不仅仅是心理学所关心的心理机制或语言学所关注的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而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机制的运作过程和运作规律以及包括哲学在内的一切同语言相关的思维现象。

心理语言学目前研究的问题包括言语的知觉和理解、言语的产生、语言的获得、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各种言语缺陷、言语与思维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习理论、思维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研究都会起很大的作用。此外,心理语言学对计算机的语言识别等人工智能的研究也有应用价值。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个体言语交往中的编码和译码过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它与许多学科有密切关系,除心理学和语言学外,还有信息论、人类学、统计学等。在方法上,它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当前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其主流,而运用脑科学手段研究语言的生理-心理机制,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在美国开展得比较早,该国在1954年出版了名为《心理语言学:理论与问题概观》的文集;这是心理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俄罗斯、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亚洲国家日本和新加坡也都有学者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其特点是力图使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本国的心理学传统相结合,从而具有崭新的研究范式。

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它已经应用于通讯技术(研究信息的传递、感知和理解)、医学(研究失语症和神经官能症的原因和疗法)和人工智能研究(探讨如何模拟人脑的语言功能)。但是它的最重要的用途还是在教学方面(包括幼儿教学、外语教学、聋哑人语言教学等),其目的是按不同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来。

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较晚,但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引领者桂诗春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率先将心理语言学引入国内,先后出版了《心理语言学》(1985)、《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1991)等专著,从而使这门学科在华夏大地“开花结果”。但是,在应用方面,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成果还是比较少;要求在短时间内出大量成果,的确也很难。

总之,心理语言学要发展成为一门既能把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融为一体又有别于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的独立的崭新交叉学科,还需深化人的思维和心智方面的研究。毫无疑问,在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心理语言学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李立(作者单位: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