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公报”私愁 解读井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4
核心提示:  原载11月13日FT中文网  吊足10年来最足的胃口后,中共中央昨天傍晚端出以安全和改革为名的两道主菜,基本符合此前外界对习
   原载11月13日FT中文网

  吊足10年来最足的胃口后,中共中央昨天傍晚端出以“安全”和“改革”为名的两道主菜,基本符合此前外界对习近平“政左经右”的判断。

  拥有重大新闻权威首发资格的新华社,在昨天傍晚17时许发布“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的快讯:“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此前,一些焦虑的民间观察者已经在微博论坛上揣测是否因为会场出现重大变故,导致三中全会开幕四天以来中国官方喉舌始终未能播发任何消息——尽管根据中共惯例,类似会议的通报从来都是在闭幕后才统一公布。

  从17时58分起,@新华视点以内容摘录的方式,连续发布了7段公报要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5000字的公报全文,是由央广从18时30分起率先播诵。不过,最终还是拥有传播渠道优势的央视《新闻联播》,吸引了包括大V潘石屹在内的亿万关注者守候在电视机前,端坐聆听。

  19时整,以缓慢严肃的音调,央视主播逐字朗诵。先是“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而后是“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强调“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根据这份公报,“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中共宣布,这次三中全会已经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制中国建设,强化全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逐段阐述各领域的改革方略后,公报有言:“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国家安全委员会

  夹杂在宏伟叙事中间,“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及为了创新社会治理而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第一时间吸引了最多民间关注。尤其是后者,早在正式通报之前十几分钟,就被新浪的@头条新闻以截屏新华社电稿库英文版标题的方式,在微博上抢先披露。

  失望者认为,中共新任领导层将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进一步收紧今年以来已经逐步严厉的社会管控,包括国土安全以外的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与其说这个委员会借鉴了美国同名机构,还不如说会成为前苏联克格勃或者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的翻版,谍战片导演全勇先更是在微博上提到了“特高课”的可能性。甚至,有激烈批评者预测,这一机构设置将直接通往“帝制”、“军国元首制”。

  @赵楚即不惮于批判:“这种会的设置只是体现党控制强力部门的意愿,以及体现枪杆子在权力格局中地位的上升,与什么国家安全毫无关系,最多可以说是为了政权安全”。异议知识分子中流传的一句隐喻,更是令人叫绝——“恒大夺冠又如何?习总看重的还是国安”。

  倒是@花总丢了金箍棒保有乐观:“如果没有委员会,更易出现部门利益绑架国家利益的现象。设立委员会有利于协调整体战略。往正面理解,这是个大胆而有魄力的方案。今时今日,不会有超级集权出现的可能。”

  显然是对国安委会引发热议早有预判,人民网赶在昨晚《新闻联播》开始前推出公报解读系列,第一篇就是请专家来强调“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提高了国家安全协调层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之所以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是随着世界变化和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外国对中国的关注也提高,各种形式的情报活动更加多样,渠道更加多元。同时,世界各地‘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的活动都很频繁,恐怖主义对无辜平民攻击的手段日益残忍。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大频度的人员往来,军事技术的发展,各种利益的交汇,国家安全问题呈现与之前不一样的局面,国家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形式更加严峻。需要国家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有效保护国家安全。所以在原有国家安全机制上,我们要建立新的应对机制。”

  “中国在越来越强大,但国家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来得正当其时”——这是环球时报今日社评主旨。这份人民日报子报本来就是中国“鹰派”人物——例如戴旭、罗援——的主要发言平台,此番夙愿得偿,更是要趁热打铁:“现实国际关系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国家安全外部环境的性质,在这一重大问题上,舆论切不可抱违背国际政治常识的幻想……国家安全当然不能被舆论一天到晚挂在嘴上,但公众对国家安全的意识却应是深刻、牢固的。做有利于国家安全的事,这种要求对普通人来说未免过高,但不做损害国家安全的事,这应当成为国人的普遍自觉。原因之一是,当一件事一旦有损国家安全利益时,人们很容易产生警觉,即使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一些是非也是不难分清的。”

  “正当其时”的喝彩声,张国庆昨晚第一时间就在微博上喊出来了。这位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的分析刊登在了今晨京华时报上:“事实上,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国际惯例……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统合下,美国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完善和强大的国家安全体系。时代的挑战,也是中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重要原因,自从美国重返亚太以来,从钓鱼岛到南海争端,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骤然紧张起来,而此前曝光的美国对中国的网络攻击和信息监控,也凸显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之反恐及其他国土安全挑战,都使得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显得迫在眉睫……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互联网时代,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很难完全割裂来看。更进一步,中国也需要完善自己的国家安全战略,这就需要国家安全委员会牵头,会同各部门及思想库来规划和落实。从这种意义上,中国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体系也将由此全面升级。”

  此外,这家北京媒体还以“中央设国安委防患未然”作为标题,附录了一整版的解读:“专家认为,这将是一个层级高、范围广、兼管内外事务、以协调为主,决策权力在中央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与国务院等日常运作的机构不同,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旦发生危及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突发事件时才会发挥作用,此外很重要的一个职责是为国家安全发展制定长远的顶层战略……比如东海、南海如果超越当前事态发展,就有可能纳入国安委危机应对处置的范围。”

  文中,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的一段预测获得各门户今晨着重推荐,即“决策者必是最高领导”:“中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架构上不会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独立的指挥系统,在中央领导下,高于一般的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委员会,以协调为特点,权力在中央,没有权力代办者,最后决策者‘必然是最高领导人’”。

  以该机构的设置“出现在全会公告关于社会治理的环节中”为据,财新网昨晚发布火线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有‘内外兼备’的基本职能——应对来自中国内外的安全挑战,其授权相对美国的国安会有所增加。可以推知,未来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构成除了来自国防、外交和情报机构代表外,包括公安武警在内的负责人也可能进入该机构,成为兼具国内社会治理、国外捍卫国家利益的跨部会机构。”

  既然国安委出现了,那政法委怎么办?此时,很多人想起了中国社会治理中的那个关键角色。昨天深夜,凤凰网在首页火速张贴同门卫视评论员何亮亮的点评,声称那些认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一个升级版的政法委员会”的说法是“大错特错”、“比较弱智”:“中国需要一个全面的、深远的国家安全战略,它不仅包括军事外交,也包括经济方面,有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只有一个这样高屋建瓴的安全战略,中国的强国之路才能够走得更加顺利。而且从某种程度来看,它跟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有类似的地方。”

  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正当@凤凰网不无自豪地提醒,其同门卫视的另一位评论员邱震海6年前就曾建言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新浪也找出了今年1月的一段视频记录,并且重点推荐在“11名专家深度解读”的次席。同样来自何亮亮的《时事开讲》:“我记得在江泽民担任总书记和军委主席的时候,当时中国国内也有人建议说中国可不可以也成立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统合目前的这种军事、外交、经济,统合这样的一种角色,但是后来好像一直没有做到……我是觉得中国应该有必要成立这样的一个机构,因为中国现在面临的战略问题太多,也太复杂了。”

  江泽民没做到的事,上任总书记刚满一年的习近平做到了。

  其实,早在昨晚19时前,@凤凰网即已通过转发半年前一篇港媒大公网报道的方式,提供了“谁会成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的初步答案:“中国高层消息人士说:‘一个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在酝酿之中,它是习近平想在今年年底试图推出的政改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把对外的国家安全和对内的国家安全结合在一起。’该委员会把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进一步的扩大,把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解放军总参二部三部、总政的联络部、外交部、外宣办等部门,全部揉并在一起,成立一个大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据悉,在常设机构中,该委员会将继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之后,成为中国第5大国家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负责筹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和新任中央政法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副秘书长汪永清参与筹备……北京政界消息人士表示:‘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成为总管军队、公安、外交、情报领域的强有力的机构。’”

  这一人事安排看来已无太大悬念,因为,今晨不仅有新近履新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的官员大V陈里微博转发,海外网亦以“作为参考”的名义引述,并获腾讯首页重点推荐。文末,这家人民日报旗下网站附诗一首,共襄盛举:“三中全会出公报,国家安委成立了,整合力量出重拳,内外安全捍卫到”。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虽说有相当多的异议者认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无新意、旨在拖延,甚至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信号”,但比起国家安全委员会,还算延续了期待。

  财新网昨夜今晨首页头条,即为展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之论,而且用的句式又是“应时而生”:“这一领导小组将对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继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之后,现在重新确立关于改革的专门机构,并建立在中央最高层,是一个信号,说明改革不止是说说而已,也是大家多年呼吁和期盼的结果。”

  作为“集体总统制”概念的发明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前些天刚刚给中国改革打了个精确的89.7分,他现在把这个小组定义为国安委之外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大亮点”。根据光明网昨晚发布并获腾讯搜狐首页推荐的采访记录,胡院长高声赞扬:“当前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是为了推动‘五位一体’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充分显示了党中央改革的决心,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制度安排,同时也给了国内外强烈的改革信号,表明我们将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五位一体’的改革。”

  今晨,新京报干脆把“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选为三中全会公报内容的第一要点,呈现在头版头条标题中。社论有云:“三中全会对改革顶层设计,最大的突破在于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本身有了制度保障。过去长期存在的改革‘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的格局有望得到根本性转变……这次全会提出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最重要的是给各方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即:顶层设计、顶层推进、顶层监督。这也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本身有了体制保障,改革本身有了制度保障。由此,过去长期存在的改革‘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的格局有望得到根本性转变。这将成为中国未来5-10年最大的红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级别应该高于原国家体改委,体改委是设在政府的,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党中央设立的,层级最高”——这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的发言被引用,因为,他就是此前呼吁重建类似于原国家体改委性质的改革顶层设计机构的代表人物。

  除此以外,新京报还特意回顾了“是否恢复‘顶层设计’,8个月前‘拿不准’”的情形:“今年全国两会,重建改革顶层设计机构再次成为热点议题之一。3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有没有计划重组‘国家体改委’这样的机构,对此,王峰回复了三个‘拿不准’:已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基础上深化改革,需要各部门结合发展中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要不要再搞一个实体机构,拿不准;当前面临的改革,范围更加广泛、任务更加繁重,搞一个机构能否把所有改革都统筹起来,干得了干不了,没把握;这几年各领域改革都在有序推进,有的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了各领域高层次的协调和推进机构,效果不错。把这一套弃之不用,重新再搞一个机构,拿不准。”

  8个月前拿不准,现在拿准了吗?昨晚访谈中,凤凰网引述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教授常修泽对新机构的难点分析:“我还是希望加强高层机构的权威性,因为根据前些年的经验,有些好的改革决策推出以后,执行方面并不如人意,有的甚至用‘政令不出中南海’来形容,虽然这种形容多少带有一些文学色彩,但毕竟反映出一种现实。”

  政令要出中南海,那是不是又得总书记亲自担纲?这不,凤凰网今晨又在首页展示“希望习近平任组长”的说法:“此前,中国改革的职能主要由国家发改委负责,但是近年由于这一机构在改革方面少出作为而受到社会的诟病……对此陈志武称发改委之所以在改革中缺少作为,一方面因为其行政级别较低,别的部门不可能在其指挥下改革,另一方面,作为政府组成机构,其本身又不愿削弱自己的权力。因此,对于即将设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班子,陈志武认为最好由习近平主席来担任组长。”

  作为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这是在代表改革派表示“高兴”:“早在去年,众多知名经济学家,如吴敬琏、张维迎、郑新立和高尚全等人都赞成建立一个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改革委员会来统筹经济全面改革……不管是80年代的体改委,还是后来的发改委,以及部分经济学者希望设立的国家改革委员会都属于政府层面,而这次改革将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在中共中央之下。陈志武认为这可以提高改革决策层的地位,即把领导改革的工作重要性和地位相对于以前做了实质性的提高。因为在中国,中共党中央的权力和号召力要比国务院的权力和号召力大一些。”

  不过,根据微博论坛上流传的未经官方确认的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将进京出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考虑到这个背景,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东方早报昨天会在头版中心位置刊登一幅本市最高领导的微笑画面,以及为什么今天也选择“中央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作为头条标题。

  那幅韩正的“书房”照片,源自新世纪周刊本期封面报道《韩正谈上海自贸试验》。根据财新传媒当家人胡舒立的手记,“在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韩正回答了我的所有问题。谈起自贸区本身,他说得最多的是‘创新’与‘可复制’;而谈及筹划和决策过程时,他坦承‘开始没想到搞这么大’,后来得到最高层肯定和直接推动,是因为‘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对接了……’”

  经由新华网转发后,这篇对话录曾经在前昨两天被各大门户在首页重点推荐,尤其是韩正在文中对习近平李克强作用的赞扬,“现在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还真的是靠总书记、总理,靠中央和国务院推进,靠各部门支持”——东方早报亦正是据此提炼了昨日通版大标题。

  解读井喷

  5000字的公报,12小时里最起码催生了50000字的解读。

  昨晚,央视主播话音刚落,各路意见领袖、智囊学者、券商机构就已好比过江之鲫。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之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几段表述,得到最多讨论。

  不能免俗,人民网也搞了回关键词频度统计,并提供“9处新提法”的标准版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改革税制、稳定税负”;“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新社则有10大关键词之说:改革总目标、决定性作用、惠及全体人民、党的领导、决定性成果、国有经济主导、现代财政制度、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倚仗自家微博优势,新浪像变魔法一样,汇聚了共计11位专家各取所需的分类陈述:杨红旭说,“公报当中,根本就没提到‘房地产’、‘房价’,甚至也没提‘住房保障’……之前很多人对于三中全会在房地产方面的期望值,实在过高”;徐昕当然是把重心放在有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描述上:“虽然未直接提出司法独立,但仍体现对法治建设的重视,有助于提升司法的独立性。下一轮司法改革将因此打开空间,在司法的去地方化去行政化方面推行实质性改革。但确立司法独立原则,仍是绕不过去的关键,中国迟早须面对该问题”;熊丙奇看到的则是“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我国其他领域的问题,发展可能是关键,而解决我国教育问题,发展并不是关键,过去10年来教育就一直在快速发展,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推进动真格的教育改革”……

  其中,有两位的条分缕析获得首页重点推荐。

  一是源自首创“新四化”概念的易鹏:“这次会议如会前预测的一样,主要还是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总体上是更市场化的方向,之前几年的国进民退局面会有所扭转,国有企业尽管控制力还会谈,但会鼓励民间资本的股权进入。让农民富起来,缩小贫富差距是发力点,土地收益会进一步倾向农民……超部门设立中央改革领导小组是顺应了趋势,便于顶层设计,但能否做实是个问题,这个改革小组的实权多大值得关注……公报中没有提户籍等城镇化相关制度改革,其实是因为三中全会公报是更多是宏观原则,不会具体到具体政策。但其中提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镇化体制就是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回应,户籍是名,公共服务均等化才是实。”

  这位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强调“要回头看”:“看这次三中全会公报,要回到十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今天我读了三次,越读越明白执行的重要性。对于改革目标要象企业搞KPI一样,进行严格的考核推进公报的精神能够落地。也就是习总提的实干兴邦。”

  管清友的11点看法,因其全面,更得新浪搜狐昨晚同步重点推荐。这位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宣布如下信号:“从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到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司法系统有可能变为垂直管理”、“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申所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军队建设将有重大变化,军事体制或做调整,军工产业值得关注”、“财税体制将会作出重大调整,上收财权事权是改革方向,预算民主或有突破”、“土地制度有重大变化,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同地同权”、“反腐会延续,十分必要”、“国企的定位未变,国企改革料只在机制层面而非体制层面改革”。

  及至今天上午,管清友又有“里程碑”之论,被新浪呈现在首页顶端:“如果把35年前的那次全会称为‘创业’,本次全会称为‘再创业’。在这里我们并不想讨论到底哪个更难,更想表达的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改革任务之重、改革时间之急,以及整个社会对本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那种期盼。公报中共提到了59次‘改革’,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全会的公报都多,比十六届、十七届的总和还多。应该说,我们在公报中还是看到了改革的总体部署,看到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也看到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安抚那些因为找不到自家行业描述而沮丧的人们,易鹏和管清友也都愿意专门提醒:“三中全会公报更多是宏观原则,不会具体到具体政策”;“相信在随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相关部委的相关配套文件中,我们会看到更多具体的改革内容”。

  只不过,看着昨晚这场因为公报要点就已经井喷的解读热潮,微博论坛上的讥笑声陡然四起。他们有的抱怨公报晦涩,仍是中共“党八股”文风,任凭各路媒体用尽“一张图看懂公报”、“百姓阅读版”的方式,还是不明所以,用@朱学东的话来说,就是“每一个正确的词汇,明白无误的句子,我就是听不明白”;有的则对专家学者的“攀附引申”表示不屑,@财经网即提醒“慎言”:“正常情况下,党的决议历来都非常注重各种提法的延续性、连续性。现在,普通民众与中小投资者出于生活与投资原因,对全会信息非常重视,请勿为引人关注而做惊人、随意语。”

  对中共改革完全不存期待的那些异议者,更将解读比作“意淫”。在他们眼中,不仅公报内容里类似“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表述继续充满自相矛盾,那两个新成立的“安全”、“改革”机构,更是明白无误地确认了“政左经右”、“加强集权”的威权主义执政思路,自此,“超级内阁”将横空出世,削弱原属于国务院的国防、外交、安全权力,习近平得以成为一言九鼎的最高权力拥有者。至于普通中国人,现在能做的就是吟唱着《梦醒时分》,“抓紧移民”。

  例如,吴向宏对三中全会的基调评述,即得@21世纪经济报道以“纯转发”为名,在今天凌晨扩散:“一切改革措施,其最终目标都是要加强政权的统治……强大高效的统治体系,公有制主体的经济制度,自由化的经济政策,配合以福利政策──以上四点,大概就是对目前‘道路自信’之道路的概括。在高层看来,做到这四点,大概就可以长治久安了。”

  当然,这种将三中全会成果概括为“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和“保卫党中央”的说法,固然可以让那些自由派知识分子在微博微信中抱团取暖,但并不能构成网络舆论主流。

  且不说富豪史玉柱对着公报大吼了一声“祖国之幸”,供职于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的邓聿文,向以“讲逆耳之言”闻名,此番得闻公报,却也在微博中承认,“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点让人意外,这说明中央改革的决心很大”:“改革内容没有超出预期;经济偏自由化,政治偏保守;会给民众一定的民主权利;全面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即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

  有“国师”之名的@吴稼祥,则将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喻为“主食”:“三中全会只有三道主菜: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其它都是冷盘或配菜……前几个月的反宪逆流造成的雾霾天气,被这个会议的清风吹散了……当前条件下所能开的最好的会了,有力挽狂澜的味道。”

  此前,吴稼祥已经多次表达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信心。虽然多有网络异议者奚落他“切盼上书房召见”,但这位曾在1989年前任职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学者,始终不改对“明君”的期盼,如今,公报出台,他借转发@刘彦1971之言,为习李新政缓解批评压力:“整体上有邓时期的心劲儿,对前阵子的反宪、向左是个改革的总回应。司法、政府权力上均有自我约束的倾向。继续开启改革进程,就能避免死亡。不应过于求全。”

  至于认证身份为外交官的@吃斋的猫2011,更是对“公知”一提到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把克格勃抬出来表示愤慨:“那些认为公报全无新意的人,要么你根本不懂,要么你心怀偏见故意否定……一部分人不满意是觉得幅度还不够大,一部分人不满意是因为觉得已经走得太远,而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骂。客观地说,中国这样的大国,改革要走得远首先得走得稳。”

  “觉得已经走得太远”的,司马南应该可以算作一个。在经过和他那些左派朋友的交流后,他在今天凌晨写出《共同富裕被埋在一堆文字中》,抱怨“我们忘了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30年之后呢,现在一部分人是先富起来了,怎么让先富带动后富呢?左脚迈出去了,右脚它不迈了,你拿他怎么办呢?……讲社会主义不讲共同富裕,讲共同富裕,却拿不出具体的办法来,是不是有那么一点讽刺的意味呢?”

  喉舌号角

  被@司马南赞为“更符合公报本意”的,是中国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昨晚发布的十大解读。

  相对于其他机构的分析,这份报告除了同样提及“改革有了顶层设计”、“改革再确定总目标”,还重点阐述了两个不太被市场人士提及的要点:“各类社会组织和功能将被激活,社会活力是继‘思想’、‘生产力’之后第三个被‘解放’的对象。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提到了‘毛泽东思想’,联系‘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的论断,可以认为,包括群众路线在内的前三十年积累的政治元素会得到某种重启式的再挖掘”;“民主政治要搞,但不是西方那一套。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再次确认社会主义不是不要民主,而是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且是以‘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为基础。民主要搞,但要以健全的法制为基础,民主也要有法可依,不能搞民粹。”

  这篇以“一字千金,处处商机”作为结尾的解读,在昨晚也是流传颇为广泛。而且,如果考虑到重阳金融研究院的领导者是王文,恐怕就更能发觉其着眼点的与众不同了。

  王文是环球时报前评论部负责人。作为他的老领导,胡锡进一周前也曾经在微博中对“民粹主义已经吞没中国互联网”表示深恶痛绝,今天,则是借三中全会公报出台之机,发表社评《深度改革启航,谁也别当看客钉子户》:“未来一段时间,要防止并反对以下情况的出现。一要反对继续对‘什么是真正改革’漫无边际的耍嘴皮子。三中全会已经凝聚、反映了社会对改革的最大共识,全会的决定不仅有理论高度,而且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社会各界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人应致力于为这些决定的贯彻做出贡献,而不是额外扯出更多的争论,通过损害改革共识来彰显自己的存在。第二,随着改革的推进,要坚决反对一些利益群体‘闹利益’,或者做改革的‘钉子户’,尤其要反对这种现象在中国社会‘合理化’。应坚决维护中央在统筹改革上的权威。中国作为利益多元化已成现实的大社会,如果不追求小群体利益同社会大利益的辩证统一,而鼓励彼此的‘绝对平等’甚至对抗,那么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第三,要反对把改革同快速增加社会福利资源画等号。改革是再创业过程,它不只是对以往形成的财富和福利资源的简单再分配。中国人未来的福利状况有多好,同时取决于我们今后的财富创造能力和它们的分配机制。有人宣扬改革就是要迅速形成全民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等高福利体系,这样的误导应当受到纠正。”

  在另一篇《务实改革主导中国》中,还有对专家点评的汇总。其中,上海社科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张维为是在赞扬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国内外安全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安排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和长治久安非常重要。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使我们可以谋长远、做大事,可以进行西方模式下多数国家想都不敢想的必要改革,相信通过这些改革和制度安排,中国社会必将更加活力四射,百姓将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方方面面的工作将更上一层楼”;旅澳华人学者雪珥的表述则是:“三中全会公报出炉,再次表明务实改革主导中国。通观公报内容,谈及的都是具体改革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没有空话大话,可以看成是关于一台国家机器的检修报告。机器需要耐心的技术调节,改革也同样需要,而我们这个民族,最缺的就是这种‘技术耐心’。”

  以封面报道《感叹中国改革决心,关注众多崭新表述,世界解读三中全会公报》作为导向,这份人民日报子报誓为习近平的三中全会赋予“十一届三中全会级别的历史性意义”。

  其实,这种历史地位期待,就是被中共宣传官员主动设置出来的。从会议开幕的11月9日起,各大门户的首页顶部位置就被“改革”一词牢牢占据。其中,最隆重其事的,莫过于人民日报11日发表的《统筹协调,上下呼应闯险滩》,因其“披露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方法”而备受瞩目:“‘上’与‘下’的呼应——摸石过河与顶层设计结合”、“‘点’与‘面’的协调——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变’与‘稳’的平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结合”。

  同天发表的头版评论员文章《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已然被搜狐概括出了“不再摸石头过河”的首页头条标题。原文如下:“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年我们‘摸着石头’搞改革,是因为对一些重大问题还没看清看透,而今天亟待推进的多项改革,我们党对其目标和路径都已明确。在这个时候,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有这样的信念,就能从全体人民整体利益着眼,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出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什么叫政治勇气?这就叫政治勇气;什么是政治智慧?这就是政治智慧。”

  再加上《难走的路是上坡路》、《下好改革一盘棋》,以及《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等连续四篇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的十八大以来述评,最高党报将会场外的喜庆锣鼓敲得震天响。

  今晨,迎接公报到来,人民日报除了奉献《新蓝图新在哪儿》、《描绘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等系列报道,社论《让改革旗帜在中国道路上飘扬》更是用上大红色的标题。

  在这篇昨晚即已通过央视《新闻联播》摘要、今晨再由全国各报同步刊登的文章中,中共中央机关报宣布,“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此外,还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署名发表《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面对多元的利益格局、复杂的矛盾冲突、巨大的风险挑战,有人担心改革者的决心和勇气,有人怀疑改革者的立场和态度,甚至散布不敢改革、不愿改革、不应改革的言论。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除了横下一条心、杀出一条血路,没有选择;除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攻坚克险,没有他途。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高高举起改革开放的大旗,再次表明信心无可动摇、步伐无可阻挡,再次向世界宣示:共产党人的激情与梦想长存,决心和勇气仍在!”

  人民日报慷慨激昂,新华社不甘其后。

  以自家总结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看点》作为首页套红头条,新华网今晨重点推介由副总编辑慎海雄署名的《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回顾35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从来不是月下漫步、沙滩纳凉那样轻松悠闲,都是体制变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的过程,有时难免‘伤筋动骨’。尤其到了今天,我们的改革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涉险滩、闯急流的关键时期,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矛盾更多、困难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信心动摇,很可能事倍而功半,甚至前功尽弃。在庄严的历史使命面前,我们没有理由停顿和退缩,惟有一鼓作气,拿出那么一股子劲来,以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杀出一条血路”、“拿出那么一股子劲来”——既然最靠近中南海的喉舌媒体都已经用上了此等破釜沉舟的口号,那些地方党报和市场化媒体就更应该做好合唱团里的配角,而不是像微博异议者那样只顾着在微博微信上讨论“强化皇权、抑制官权、严防民权”。

  例如,北京和上海市委机关报分别发表《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改革,靠什么“爬坡过坎”》;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各自论述《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敢于啃硬骨头》、《改革之路无坦途,除了改革无他途》……放眼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份时事媒体今天敢于缺席。

  三中全会开幕那天,齐鲁晚报在刊出《习李这一年》的同时,比环球时报还提前一步高喊了声“改革不做旁观者”。今晨,则以“改革大局,市场为核”作为封面路线图方向,强调《用改革坚定跨越“陷阱”的信心》:“从三中全会可以看出,不但改革的精神没有懈怠,改革的力度反而是空前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有推进改革的决心,人民就有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信心。”

  凤凰网是在首页推荐《一场权力自我革命的大幕即将拉开》,由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石述思执笔:“新一届领导集体成立以来,政治上加大反腐力度,倡导群众路线,推动勤俭节约,经济上推动简政放权、回归市场,一场自我革命就此大幕拉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权力是否真正被装到制度的笼子里,而这个牵扯到诸多利益的变革注定是一场攻坚战,曲折而艰辛……中国改革不可逆转,也无路可退。”

  要是真正没有把握自行解读,也没有兴趣高唱颂歌,那就像南方都市报那样吧,选择“到2020年取得改革决定性成果”的承诺目标作为头版红字大标题,再依据新华网昨晚访谈挑出一句作为前景预测:“专家认为中国的转型期不能无限拉长,这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承担着特殊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