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总会有一个佝偻的身影,骑着一辆平板车来到永定门外安乐林路路北。气筒子一字排开,过往的骑车人遇到难题就有了方便。“从小到现在,就这时候好。想吃什么有什么,也有钱买。”说这话的人是张义老爷子,他今年88岁,在永定门外的安乐林路路北摆个修车摊,至今已有28年。
修车摊成了地标
张老爷子的修车摊就在便道上。平板车上摆着各种工具,老爷子戴着一副“深不可测”的老花镜,坐在一旁的小凳上,专心致志地摆弄着一个小车轮,给它拿龙。路边的四个气筒子码成一排,这便是小摊的“招牌”。老爷子一双沾满油泥的手引人注目。苍老的皮肤下面,青筋暴起,关节比手指大一圈。
“他车修得好着呢,好多人大老远跑来找他修车。”街坊一位大婶说,遇上修车没带钱的,老爷子也不较劲。算起来,张老爷子在路边修车已有28年的历史,成了安乐林街坊们眼中的地标。“如果他没出现,那暴风骤雨肯定是不远了。除此之外,从天亮到天黑,他会一直都在这里。”
修车就是锻炼身体
“有活我就干点儿,没活就待着。”张老爷子站起身,佝偻地走到平板车上拿工具。“很多人都劝我别干了,该享福了。哈哈,这岁数,干点儿活不是什么坏事儿,身体越待着越糠。”
张义1928年生于蓟县。17岁成亲,20多岁跟着乡亲往北京运送笼屉。1954年,他进了笼屉工厂,正式成为一名北京工人。后来笼屉厂改成电器厂,电器厂有修汽车、自行车的门市部,他便成了一个自行车修理工。
之后夫妇二人生育了5个孩子,“过去生活困难,指着我一个人挣钱。”妻子则在家看管孩子们。“那时候月月不够吃。生活有两个盼头:其一盼开支,其二盼粮票。”后来生活好了,老爷子还是专注于修车。1988年他退休,买了平板车,办了营业执照,便在安乐林路旁摆起修车的小摊。老爷子如今每月有3000多块退休金,生活不成问题。在这里摆摊,和他住在一起的孩子每天中午给他送饭,“想吃什么有什么。”偶尔孩子们还会用轮椅推着老人去天坛、陶然亭逛逛公园,“那是12年前我老伴去世前坐的轮椅。”
手艺精到大伙帮衬
转眼间28年过去。平板车还是那辆。“北京这么多人,像我这岁数,没有干活的了。人们全照顾我,净多给点儿钱。第一是瞧我把车修好了,第二瞧我这岁数,所以多给。还有多给十来块的呢。”遇上大方的人们,老爷子也不客气。老爷子说,现在生活衣食无忧,虽然年岁大了牙快没了,但身体尚好。每天为过往的人们服务,知足常乐。至于挣钱多少,老爷子心里没个准数,“时好时坏,钱随挣随花,手艺行,赔不了钱,也挣不了大钱。”
电动车越来越多,复杂的毛病他不会修;汽车越来越多,大家伙他已摆弄不动;摊位咫尺之外,便是崭新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但张老爷子仍然坚持着这份被快节奏生活冲淡的平凡工作,每天为过往的骑车人提供着方便。 文并摄 张硕 J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