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点
蓟燕春秋
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担任组长的中央深改组前天放出狠话:改革是一场革命,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要“继续鼓励基层创新,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
1992年,面对六四事件后中共党内保守势力回潮,改革面临夭折的困境,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发出“谁不改革谁下台”的警告,成为他“南巡讲话”中最简要、也是最具震撼力的宣示,重挫了保守派“复辟”的企图,很快在全国形成新一波改革浪潮。
如今,面对利益集团阳奉阴违、改革步履维艰的困境,习近平再度发出“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警告,展示他“猛药治沉疴”的决心。但是,这一警告能否达到邓小平当年“谁不改革谁下台”的效果,还需要实践检验。
当年邓小平振臂一呼,无人敢与这位已经没有任何官方职务的老人叫板,这是因为邓小平多年来在党政军系统以及普通民众中累积了巨大威望,是公认的政治强人。另外,当时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身居党内高层的保守派和传统意识形态,这种阻力并不隐秘,而且容易受到更大权威的压制。邓小平虽已退休,但他在全党、全军一言九鼎的气势足以让那些保守派们噤若寒蝉。
过去三年多来,习近平通过大力反腐和改革也迅速赢得了很大声望,并且担任中央深改组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等多个职务,有人由此判断习近平或将成为“邓小平式的领导人”。但在互联网时代,强人政治已基本过时,推动改革必须更多依靠体制创新和法治建设。
同时,当下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间获得大量好处的各种利益集团,这种阻力往往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渗透在各级官僚系统以及各行各业之中,让高层的改革呼吁犹如拳头打在棉花上,使了劲却效果不大,出现了所谓“人人拥护改革,但改革不能动我”的怪现象。
而且,随着中共持续推进反腐败和整顿风纪,各级党政官员承受的监督压力前所未有,以前通过行政审批、招商引资、工程招标等手段增加个人财富的风险陡然增大。许多官员认为不干事就不会出事,尽量不作为或少作为,导致部分改革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应该说,与邓小平当年相比,习近平如今面临的改革难题并不轻松。而且,习近平也很难再有邓小平式的个人权威,改革的阻力也不像过去那么明显。中共高层只能通过“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逐步将消极对抗改革的官员淘汰出局,而很难像邓小平那样一举扭转改革的颓势。
但是,今天的中国也拥有诸多邓小平时代无法具备的优势。比如,强大的经济实力、基本成型的市场以及多年改革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等等。
整体上看,习近平主导的中共高层过去几年在反腐、整风和改革等领域的确取得了很大成就,前些年几乎半公开的行贿受贿、买官卖官现象明显受到遏制,官场生态有所改善,为深化改革打下了较好基础。
但要破解利益集团阻挠和治理官员懒政怠政,仅靠重申“谁不改革谁下台”还远远不够,必须“真刀真枪”地拿出实招进行自我革命,让普通民众在改革中真正受益,才能凝聚改革力量,啃下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改革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