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出新任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
2016年7月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吴章勇 实习记者董容语)万古基业,必出自雄才伟略。不久前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会上,习近平提出了一个新任务,要求加快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家、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
在此次座谈会上,参与的企业家有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等。他们分别谈了钢铁行业去过剩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民企发展。
2016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回看习近平出访美英均有重量级企业家随行
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中方去了15个企业领袖,大多数是所在集团的CEO或者董事长。随行人员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互联网巨头BAT马云、李彦宏、马化腾首次组团随领导人出访。
BAT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排头兵”,对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之处,不仅体现在数字上,还体现在推动消费、产业转型以及市场化进程,更已经全面融入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网络安全与合作是中美重点关注的领域。而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与合作中,这是躲不开的话题。同时,BAT在美国的资本触角已覆盖互联网行业的方方面面,甚至向其他行业延伸。参会的部分美国企业在业务上也与BAT有广泛的重叠和互补。
2015年10月习近平访英,随访团队阵容更是庞大,带了150名企业家随行。与此前访美随行的企业家以互联网大佬为主不同,访英企业家代表团覆盖了金融、投资、核电、汽车、基建、通讯、文化等领域。这次访问中最值的关注的是,短短5天时间,中英达成59项协议共识,其中包括政府间和非商业协议13项、商业协议28项、其他成果18项,贸易投资协议总额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涉及高铁、核电、金融、旅游、教育的等方面。
据商务部外事司相关人员介绍,随行企业的选择主要根据出访目的地和两国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而决定。随访期间,企业家主要是谈生意、做市场调查、结识企业巨头、互相学习。
“一带一路”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出访了14个国家,包括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英国、越南、新加坡、津巴布韦和南非等。无论到哪里,“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始终是重要议题。2016年,习近平两次出访中东欧更是提速了“一带一路”的建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60个,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具有开展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
现阶段,“一带一路”要首先面向海洋,中国企业要优先增强海洋意识,即开放意识、冒险意识、竞争意识等,要有对细节的关照、对创新的自觉、对博弈的崇拜。为此,要摈弃中国经济中排他主义的地方化倾向、保守主义的本地化倾向。要用海洋意识来重塑中国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未来的全球商业前景可能是西方的术与中国势与道相结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仅是产品与技术的碰撞与竞争,更是不同商业文明与战略文化的借鉴与博弈。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更多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
万古基业,必出自雄才伟略。在纵论国际国内大势、描绘改革发展蓝图时,习近平曾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更需要一大批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
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曾经在演讲中说过:“我们身处一个多元的时代,面临四面八方的挑战。能否紧跟国际步伐,抓住时机和企业的发展有重大关联。因此,对于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来说,具有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化的思维意味着企业家需要放眼于国际,不仅要在前期对国际市场有所了解、拥有国际化的产品,还要争取拥有国际化的品牌和影响力。拥有国际化的视野意味着很多企业家除了关注自己的行业而外,还应对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有深入了解和把脉。不应只关注自身产业,或者与之相关联产业的发展。
对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除了要通过资本并购等方式展示行业的“硬实力”。同时还要通过一大批诸如海尔集团CEO张瑞敏、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这样的优秀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管理创新能力,来展示中国企业的“软实力”。
在人们常说的四大生产要素中,劳动、资本、土地要素都需要企业家来组织,而企业家主要是指企业家的能力及才能。这就意味着一个企业起核心作用的是企业家。企业家作为“软实力”,其个人魅力与实力,往往会给品牌注入更多的内涵,为企业的海外并购,甚至是海外重组带去更多的便捷。
随着中国进一步实现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习近平所提出的新任务,就是培养能引领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领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