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新媒 越南在华难民受国籍困扰 是中国人但又不是!

   2016-07-18 环球网13170
核心提示:新加坡《海峡时报》7月16日文章,原题:是中国人,但又不是李福林(音)居住的老凹厂村位于云南中越边境。他10岁的女儿一天学也没上

新加坡《海峡时报》7月16日文章,原题:是中国人,但又不是 李福林(音)居住的老凹厂村位于云南中越边境。他10岁的女儿一天学也没上过,“我太想让她上学了,但学校不收她”。和29岁的父亲一样,李福林的女儿也没有国籍,这成为她上学的障碍。因为上世纪70年代的中越战争,约30万越南难民涌入中国,他们中大部分有中国血统,为躲避越南反华逃到云南。李福林等老凹厂村村民就是他们的后代。

尽管难民希望加入中国籍,但30年后这一愿望仍未实现。这使生活在老凹厂这样贫困边远地区的难民生活更加艰辛。这个难民村里的100户人家,靠种植玉米和香蕉糊口。“我们村太偏远了,把农产品卖到外面要花不少交通费,干农活一个月最多挣几百块钱。”有村民说,只有过节才能吃到肉。贫穷、缺乏教育和难民身份,让老凹厂村人无法找到体面的工作,或与中国公民结婚,他们只能娶偷渡来的越南姑娘。

李福林的非法婚姻让他的女儿没有合法身份,因此尽管政府为难民子女提供教育机会,她还是无法上学。难民问题专家梁淑英表示,非法婚姻正在二代难民群体中成为趋势,她在著作中写道:非法婚姻下的孩子没有国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梁淑英认为难民已经适应中国环境、语言和文化,应该给予中国身份。政府积极为难民发放身份证、登记户口,并把他们纳入医疗社保体系,但就是没给他们国籍。厦门大学教授庄国土说,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些难民很难证明自己祖上是中国人。

全 球 资 源 网 在 中 国 西 部 崛 起

22岁的王武乡(音)自15岁辍学后只能打零工。他说:“我一生都在中国生活,一句越南话都不会说。”虽然比起父辈刚到的时候条件好了不少,但王武乡居住的难民村189村没有自来水,不少村民家徒四壁。他认为成为中国公民会让生活好过一些,“没有国籍,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外来的”。(作者张成伟[音],刘晴译)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