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透视
由菲律宾提出的有关南中国海仲裁案的结果上周出炉时,我正参加着一个别开生面的国庆招待会与马球赛。因为之前答应了一家国际电视频道做出即时点评,所以在马球员们奔驰草场为背景下,我还是通过网络视频连线了。随着仲裁案结果的主要内容被逐项播报出来,然后轮到我点评时,我对其中一点感到颇为意外,尤其一时措手不及,忍不住在镜头前说出:“各位观众,我还在这判词里上下寻找,不过看起来在整个南中国海上下,还是找不到一座岛屿、一座可住人的岛屿!”
一个海洋地貌(maritime feature)是不是岛屿(island),尤其是不是所谓“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简称“住人”)的岛屿,在国际海洋法上,可是事关重大的。一个低潮时高于水面、但高潮时没入水下的“低潮高地”(low-tide elevation),在其周边形成不了领海。一个未有“住人”的岩礁(rock),只可产生周边12海里的领海。唯有“住人”的岛屿,才能够享有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或大陆架)。所以,一般上对海域有主权索求的国家,多希望把自己所控制的海洋地貌皆定义为可“住人”的岛屿,以便享有领海与经济专属区。
传统上,能“住人”岛屿的定义还是比较宽松的,只要岛上有些居民住上了好一段时间,大致上得以自力更生,也就算“住人”了。但看来这仲裁庭在尝试定义南中国海的这些地貌的属性时,是采用了较为严苛的条件,其中就要看“在自然形态下,是否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人类社群,或者不依赖外来资源或纯采掘业的经济活动”。我认为,要“维持一个稳定的人类社群”的条件不太困难,也不“过份”,但要不依赖“外来资源”或“采掘业”那就可能不太说得过去了。
这么一来,如此崭新海洋法论述被引用在尤其是南太平洋的好一些岛国的话,那彼等的好一些虽有长期居民但位置偏远、需要运送物资补给或主要从事矿业的岛屿,不也一夜之间沦为不毛之岩礁了吗?没了经济专属区,这些岛民从此开舢舨捕鱼也得与外国大鱼船竞争吧?如附近发现油气,也没得优先的开采权了吧?那此等岛国不就坐以待毙了吗?
在如此严苛的“住人”岛屿条件下,连台湾所控制的、有水源、有种菜的南中国海第一大岛太平岛,都不被被仲裁庭定义为岛屿,实令人诧异。看来,在浩瀚的南中国海上争取相互重叠的海域上的地貌的周边各造,即便成功争取,最终也难以独享地貌周边的资源。从这一点看,这是一个“共输”的结果,用粤式谚语来说,“争来争去,最后得个桔!”
其实,在回答各路传媒有关此次仲裁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为何时,我老实不客气地说,现实就是它改变不了南中国海在地的现实。既没有任何一方会冒进的因为此结果而去尝试控制更多的岛礁,也不会有任何一方会因此而放弃已控制的岛礁。所以,实际结果不还是归零吗?这是国际法运作上的无奈,也是国际政治现实的考量。
在南中国海上的领土领海争议课题,我原则上是主张在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先生所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充满睿智的两点基础上,再顺应近年来的南中国海局势发展,添加“共建互信、重启协商”这两点,望更能达至事半功倍之效。因为,有关南中国海的争端,最基本上是国与国之间的领土领海争议。唯当下的现实是相关各国对自身的主权索求皆未有退让之迹象,继续把南中国海课题放置在双边与多边关系的最前缘,是无助于更全面地发展健康与稳定的区域关系的。所以,把南中国海争端暂时搁置,专注发展更全方位的双边与多边关系,方为上策。
在有关南中国海课题上,目前各造最欠缺的,还是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进而不采取过激的行动或反应,加剧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所以,南中国海相关各国,尤其态度较为温和的,应该开展一系列的所谓“共建互信”机制。举凡反恐情报交换、联合巡航打击海盗、救灾救难,甚至联合演习等,皆可考虑。中国在南中国海修填的岛礁,先前有主要用于民事的说法,应尽快予以体现,如导航、补给等,皆可开放给周边各国的民事共享。
况且,南中国海相关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大多没有断然拒绝与中国开展协商或谈判,只是被近年来的紧张局势所超越。连率先提出这次仲裁案的菲律宾,其新总统也表态要派一位前总统为特使,与中国重启双边谈判。所以,中国也应果断地、正式地与各相关国家开展渐进式的协商,尤其对技术上的课题,如渔业互助、船只相遇、人道救援等,先达至协议,摘下低垂的果实,一步一脚印地迈向和平的、稳定的南中国海局势。
与南中国海相关的东南亚各国,普遍皆希望看到南中国海的资源得以被开发,以辅助彼等的经济成长。在这方面,中国也应主动地利用自身的资金与技术优势,提出各项可行的、共赢的、可持续性的开发计划,与彼等共同勘探、开发南中国海的各项资源,甚至可把所得建立一个南中国海合作发展基金,主要配合“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发展周边国家,构建更深更广的友谊,达至互惠互利的最终目标,局势也就自然会缓和下来。
南中国海上的主权纷争,在中短期内还是没完没了的,但无论中国或东南亚相关各国,都不应因为这棵大树的“遮眼”,而无视东南亚与中国的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唯有各方无比的睿智、决心与远见,加上踏实的信心共建机制,方能共同构造和平与繁荣的本区域。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兼任高级研究员、马国首相纳吉前政治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