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全球微播 » 正文

全球微博:聂辉华 物流发展不妨让“以大带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2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这里面存在效率和就业的矛盾。因为中国的人口多,比较难,物流吸收很多就业劳动力。它成本低,技术相对来说简单。另一方面,要提

这里面存在效率和就业的矛盾。因为中国的人口多,比较难,物流吸收很多就业劳动力。它成本低,技术相对来说简单。另一方面,要提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信息化程度,必然要往大企业、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方向走。

物流发展应解决信息化和战略布局两大问题

第一,目前物流发展有两类问题。

一是信息化的程度比较低,核心问题是产业链不够集中。如果市场程度比较高的话,融资会更容易,利润也可以提高。数据显示,2013年底,中国到库运输主体超过720, 90%都是中小企业。我自己有个亲戚在一个城市做物流,他就是两三个人就干起来了,优势是成本很低,劳动力很便宜,但劣势是缺少规模发展、组织发展。

第二个问题,现在物流的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统一的战略布局。中国物流要朝哪个方向发展,向哪种模式学习,是德国的、美国的还是日本的,谁来领导和推进。所以我有几个建议。第一,要鼓励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第二,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第三,通过网络效应具有一定的天然垄断的特征,应该推进兼并充足,以大带小。但现在好像没有人提到这个物流的进一步整合的问题。

第二,要加强对互联网加物流的引导和协调,现在站的高度不是很清楚,其实应该把互联网加物流纳入物联网的范围。这个物联网可以作为中国2025年的重要政策,现在物联网技术发展其实非常好,比如说物流行业交通部可以管,商务部可以管,物联网一般是归公信部管。但是互联网又有好几个部门,公信部,网信办,中宣部都可以管,技术设施投资。所以如果我们缺乏一个统一的引导和协调的话,很难把这个物流的基础设施配上去,很难把集约化规模化做下去。

第三,应该加快提供运输体制的改革。中国物流成本为什么那么高,一个重要原因是铁路原数只占了10%,77%左右是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是成本最高的,铁路本来是成本最低的。但为什么不用铁路呢,与过去铁路的管理体制有关。所以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快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四,应该推进各类交通系统之间的整合。日本的市中心一定是有地铁站、高铁站、公交站,都是在一起,是很好的接轨。而中国是铁路、公路、航空、海运全都是不同的部门。比如北京西单前几年居然没有地铁,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这怎么能提高物流的战略,所以这与我们的体制有关,就是我们这些交通系统分别被不同的部门管理,这样导致土地的应用和交通规划是脱节的。

第五,应该推进小区和单位物流集成站的建设。我问过快递员,中国的快递,尤其是北京快递,是全世界最快的快递,绝对没有比这更快的。比如说今天晚上11点下单,第二天早上上门,全市没有一般人做到。我问他,你一天半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他说一半在路上,一半在跟客户交货和接货的过程中,就是打电话,问他在不在,然后上门之后签收、看货、撕开,然后有的时候信号不好还要刷好几次卡,这个时间能省下来。比如建一个小区的物流集成站,就把货送到那里,有空的时候就去提,没有空的话可以晚点提。这样的话接货的人也不用每天上班的时候想到一个快递要收,挺闹心的。把这个建立起来,可以大大提高效益。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

我们的很多管理体制是根据行政等级来分配的,不是根据经济和市场规模来分配的。义乌的体量很大,但是级别低,就是一个县级市,尽管是一个特殊的县级市。一个县级市不可能海关专门设一个关。很多的管理和服务,相对是制度降低了,成本降下来,而制度降低了,行政管理体制比较跟市场发展要一致。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的,管理体制是跟行政等级有关,而不是跟市场经济的发展匹配。

另外一个是企业规模太小。规模小就不可能能够占领市场、使用卫星通信来进行全国全世界的信息的结算。

市场成熟后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这里面存在效率和就业的矛盾。因为中国的人口多,比较难,物流吸收很多就业劳动力。它成本低,技术相对来说简单。另一方面,要提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信息化程度,必然要往大企业、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方向走。

短期内可以这样。首先,现在中国就业压力比较大,虽然规模化集约化集中化运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挥作用,但是政府不应该强推,应该顺应自然。让企业自己去弄,等到经济形式稍微好转的时候、就业压力不那么大的时候,政府可以鼓励物流企业重组,而且垄断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要区分两种,市场化的垄断,优步基本上属于市场化的区域垄断。并不是行政化的,是在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市场经济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确实危害到社会福利,做大的好处超过了它垄断带来的坏处。那个时候可能要考虑分割、需要反垄断。但我觉得现在还没到那种地步。所以相对来说,只要它是基于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政府还是应该支持的。现在中国物流企业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而且这个是矛盾。比如可以把很多小的物流企业纳入到一个大的网络内,因为全国性的网络没有全国性的企业是做不了的。高端、全国性的、跨区的网络必须由大企业来做,小企业可以加入它的范围,相当于是加盟。慢慢的就可以消化这个劳动力了,就可以把就业的压力减少、效率提高。一步到位去说,一些大企业出面把小企业收购了啊,导致很多人下岗失业,这也是一个问题。

国企问题需采取行政加市场的手段

国企和民营还不太一样。民营问题不大,但是国企的问题不止是物流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它是国企,而不是物流本身。因为承受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同时又不能轻易解雇人,不可能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国企这方面确实需要政府推动。它本来就不是市场化导致的问题,而是行政导致的问题,那只能采取行政的手段加市场的手段。光是靠市场,对国企来说是不行的。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