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使馆中亚遇袭,谁是幕后主谋?
本来岛叔习惯于用轻松的语气谈谈国际大事,但是这次的话题实在是事关重大,因此必须一本正经了。
8月30日,在比什凯克南郊,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遭到了一次汽车炸弹袭击,载有炸弹的汽车在使馆大院门口被引爆。所幸,此次爆炸中只有肇事嫌疑人死亡,还有几名使馆当地雇员负伤。
外交部发言人晚些表示,这是一起“严重恐怖袭击事件”。那么,问题来了:恐怖分子为什么跑到吉尔吉斯斯坦去搞袭击?
漩涡
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吉尔吉斯斯坦地接中、哈、塔、乌四国,南控中亚地区的心脏地带费尔干纳盆地,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地处“心脏”的费尔干纳盆地,同时也是中亚的“火药桶”。这一地区多民族聚居人口密集,自然资源又相对匮乏,社会经济迟滞不前,周边各国政府则鞭长莫及。
从宏观上看,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没有其他中亚国家所拥有的丰富油气资源。苏军结束阿富汗战争后,中亚军区撤销了大量驻军调防;因此,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既无足够的军事资源可以继承,又无实力加强自身的安全建设,成为本地区维护自身安全能力最弱的国家。
所以,选择在吉尔吉斯发动颜色革命,一则容易成功,二则借助地利条件,可以对周边国家迅速产生辐射效用。
确实如此。“郁金香革命”的同时,乌兹别克斯坦重要城市安集延(也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就发生了严重暴乱,所幸卡里莫夫政府对于强力部门的调度得当,在短时间内镇压了武装分子的行动。
吉尔吉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美国2005年策动的“郁金香革命”,推翻了长期执政、且态度较为亲俄的阿卡耶夫政府;继任总统巴基耶夫和奥通巴耶娃,对于国内局势的掌控力则明显削弱,直到阿坦巴耶夫上台,政局总算是初步稳定了,但到今天,该国南部若干地区仍处于严重失控状态。
这也不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吉尔吉斯遇袭。“颜色革命”前的2003年,就有16名乘坐大客车、从新疆前往比什凯克的中国公民,被“东突”分子抢劫并杀害。
前线
其实,中亚地区一直都是反恐前线。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原因,中亚民族高度混居,当年苏联的民族自治也没能改变这种局面。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许多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联盟的支持;当苏联高度集中和社会统合力强大的体制一夜间消失,社会问题、民族矛盾问题就纷至沓来。
在苏联解体的初期阶段,由于原有政治框架的惯性作用,中亚各国基本上维持了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真正的冲击,形成于“9.11”后。这一时期的关键事件,是美国进入中亚。
美国先是在阿富汗问题上过分迷信自己的军事力量,且只顾得一己私利、采取了若干短视的举动——政策失败的后果,就是塔利班势力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产生了严重的外溢现象。
还有“颜色革命”。它本来是用作战略上围堵和挤压中俄的手段,但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环境下,简单摧垮继承自苏联的体制,并不能实现“民主化”过渡,反而让原本种种危机的潜流喷涌而出。冷战后的20多年历史也已证明,任何一个陷于纷乱的地区,都会毫无疑问成为宗教极端主义泛滥的温床。
现状
到底是谁制造了这起恐怖袭击事件?
虽然这需要调查才能得出结论,但我们不妨从该国内部的恐怖势力说起。
首先,已经有国际恐怖势力盯上了吉尔吉斯,比如ISIS。据吉尔吉斯内务部粗略统计,目前约有400名左右的吉尔吉斯公民在国外为IS效劳(实际数字还可能更高);IS在吉境内也非常活跃,大肆招募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恐怖分子很可能从阿富汗出发,经过局势原已非常脆弱的塔吉克斯坦,涌入该国境内。
显然,如果ISIS能够通过渗透搞乱吉尔吉斯的局势,必然会让周边国家面对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
比如,俄罗斯必然不能对中亚腹地无动于衷,但其本身已处困境,在叙利亚已经也很有勉力支持的意味;届时,俄罗斯将不得不重新分配有限的军事资源,放松在叙利亚对IS的打击力度。即便是美国,恐怕也需要重新考虑从阿富汗继续进行收缩的政策——而这,正是IS梦寐以求的逃出生天的机会。
同样不能忘记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东-突”分子正在叙利亚为IS充当炮灰。未来,这批人很可能也会出现回流现象。在这种形势下,无论如何,中国恐怕也难以置身事外。
上合组织联合军演
重要
对中国来说,吉尔吉斯斯坦意味着什么?
在岛叔看来,就目前中国的战略环境而言,吉尔吉斯不仅仅是我们西部地区安全的“城门”,更关系到中国整体战略安全的大环境。
就政治而言,中国发起成立的上合组织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是中国和平崛起、展现大国号召力的表现之一。如果不能确保成员国之一的安全,前面辛苦努力的结果将荡然无存,不仅严重冲击中国的国际威信,还将让西部地区的战略格局向不利于我的方向转变。
此前,中国一度面对着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紧张局势。虽然经过努力,中国基本稳定了局势,但海上未来仍可能“升温”,需要投入相当的资源和精力;如果我们不能够确保西部地区的安全稳定,势必就有“后院起火”之忧。
从经济角度考虑,在“一带一路”中,未来中亚的战略意义还必然进一步上升。这一地区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矿产来源,还是陆路通道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哈油气管道、中国-伊朗铁路等等中国投入巨资的项目,都位于中亚。如果中亚国家陷入混乱,就意味着中国将丧失重要的能源来源,同时西向的陆路通道大半被堵死。
从战术的角度,中国要维护西部地区的安全,也不能放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在家门口建立“桥头堡”。否则,且不说漫长的戈壁边界线需要投入多少资源进行防守封控,单单从效率上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吉尔吉斯如果成为“失火的城门”,我们必然毫无悬念的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So,中国怎么办?
合作
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反恐合作,最主要的是情报交流,其次是合作军事演习。但这些很可能不够。
在我们看来,上合组织各国还应建立联合警务演习机制,通过观摩交流经验学习,包括向中亚各国提供警务人员的培训和器材援助。通过这种实务层面的交流,双方可以建立更深厚的了解和互信,力争建立更加紧密的警务合作模式。
比如,一旦再发生此类案件,中方可以第一时间内根据吉方的需要,提供通讯、物证等等警务技术人员予以支持;又如,一旦一国的警方发起大规模的清查行动,另一相邻国家的警方可以迅速联动封控相关地区的边界进行堵截,防止恐怖分子跨境藏匿等等。
2015年,上合各国一致同意规划建立反恐中心,如果这个中心顺利建成,相信可以更加有效的应对种种新挑战。
文至最后,岛叔想起来参与联合国维和时期遇见的一个吉尔吉斯警察中校。聊天时他偶然说起,“以前虽然中国距离我们如此的近,可是心理上却那么的远。我们想起来什么事情都是会看看莫斯科,看看阿拉木图或者塔什干。今天,我们开始很认真地关注中国了,我的犯罪学论文就是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些特定犯罪高发的原因……”
回顾国内对于中亚的研究,显然还有所不足。无论是中亚诸多民族的语言,还是中亚特定的历史演进,都还有许多空白,有待我们培养更多的人才、进行更多研究填补。说到底,不足够了解一个国家民族,想进行合作,显然是困难重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