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最美野长城被抹成了“村村通公路”追责可解决问题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小河口长城原貌。辽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部分城墙顶面被抹平。央广供图【聚】近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

小河口长城原貌。

辽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部分城墙顶面被抹平。央广供图

【聚】

近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帖子中提及的长城位于辽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被驴友们誉为“最美野长城”。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丁辉证实,小河口长城的这段修缮,的确是两年前按照方案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抢修保护,整个修缮过程合理合法,工艺没有问题,但也承认“确实修得不好看。”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对保护维修施工问题进行评估,并将及时公布调查评估结论。

人们熟知的山海关、八达岭等长城不足明长城总长度的3%,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偏远地区的“野长城”。常年风吹日晒,保护状况堪忧。一般人想不到,10多年前,长城就已登上了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万里长城正在“变短”。近年来,城砖被盗、贩卖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野长城旅游热,人为破坏正在成为长城保护越来越大的威胁。而此次的不当修缮,也正成为长城保护的新“敌人”。

2006年,中国出台了《长城保护条例》,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部对已建的文物颁发的国家级法律文件。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条例》颁布十年来,长城整体保护管理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不过,当前长城保护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自然损毁的加剧、人为破坏行为依然难以禁绝等等。面对2万多公里长,涉及15个省市区的庞大遗产,长城的保护管理工作仍显得力不从心。他透露,国家文物局未来将对重点长城段落进行重点维修,同时加强对“野长城”的管理。

其实,不单是长城保护,很多领域的文物保护工作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议】

保护和好看 是互相矛盾的吗?

小河口长城有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有网友调侃表示“这修的村村通吧”,当地摄影爱好者刘福生痛心地说:“你看看他们用砂浆把长城抹平了,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这种修葺,还不如不修,简直比破坏还可怕。”

文物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多重价值,但它和一般的艺术品不一样,历史价值是首要的。一段已有六七百年高龄的长城,极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老人,安静地打量着这个时代。它的独特气质,不是美不美可以简单涵盖的。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没有白发的老者,都是让人遗憾的。这段年久失修的长城,动个手术无妨,但决不能实行换头术,否则,还可称之为长城吗?

也有观点认为,被“抹平”的野长城很不好看,但是相比任其灰飞烟灭,至少是一种保护。在专业领域还是应该相信专家。

关于长城的修缮,其实业内也一直存在着争议,到底什么是长城的原状?是原样保持还是“整旧如旧”?此外,在长城修缮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施工单位的资质也尚待进一步严格筛查,对修缮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加强监管。

莫用“焕然一新”冒犯文物

前段时间,一则题为《她有一张金喜善的脸,却在山西的一个寺庙,爬上爬下修了两年壁画》的网帖红了。不料文章火了之后,其中的主人公女壁画师却被指违背了文物修复原则,是在“毁坏文物”,只会进行大面积涂抹“修复”,致使壁画人物脸部的线条比例走样。而她身处的广胜寺的文物修缮工作也受到了众多指责。

一般而言,文物保护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遗存不被破坏,二是基本风貌整体保留。这两个方面都保护好了,文物才成其为文物。以往,我们对文物的冒犯,更多是把文物拆个烟消云散。如今,破坏性修复也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几年前,辽宁省朝阳市云接寺清代壁画就惨遭“毒手”。相关人员对壁画改造后,画风大变,新绘画作颜色夸张,俗不可耐,被讥为“仙人变花大姐”。尽管事后相关部门负责人被处理,但壁画原貌已不可寻。可见,若是对文物一知半解,仅凭满腔热情,容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颜值之外 才是文保工作的“真问题”

有修复文物之心固然值得赞扬,但保护文物并不像保护小猫小狗那样简单,并不是只要有爱心有耐心有行动就可以的。保护文物更讲究的是是否专业、是否合法、是否有资质、是否方法得当等等,但凡有一项为否,那么贸然行动很容易好心办坏事,从保护文物变成了毁文物……

事实上,我国对文物修复资质的要求非常严格。根据有关规定,修复人员应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责任工程师”资质,无资质、跨级别修复都是违法的。然而实践中,各地的文保工作却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外行人干着内行事儿,把文物修得不伦不类”的事例。对文物真正的保护,不是随心所欲地给它们涂抹上现代的艳俗色彩,而是最大限度地还原,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适当加以修缮。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做到“修旧如旧”。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报告做出批示,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

目前,尽管国内有些高校已经开办了文物保护和修复专业,但较之于庞大的文物数量以及相关工作的广泛涉及面,人才的供给仍然严重不足。

其次,是相关普及工作的不足。“金喜善”之所以获得巨大的关注,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颜值高,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容易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文物修复对普通公众来说,实在太过神秘,太过陌生。

前些时候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在90后当中引起极大反响的纪录片,生动地反映了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生存状态,将文物修复去神秘化,使之更接地气。

实际上,放眼发达国家,文博的普及传播早已蔚为大观,尤其是日本,不仅花样繁多,涉及动漫、影视、通俗读物等,而且得到了权威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确保质量过硬。这些都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借鉴。

文物修复师大可“网红”,而文物修复这项“网不红”的事业,则需要得到长久的支持和关注。

【听】

人民微评:【擦亮长城这张名片】长城变成了“长墙”,引无数网民叹息。如今,国家文物局已介入,真相已在路上。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早就是中国的文化名片,承载着深沉的民族情结。经此事件,但愿更能激发监管部门的责任心,激活全民的保护意识,让长城有古意而久远。

@小y圈圈dy:这叫修缮吗?看上去真是难受……曾去意大利,感慨意大利人对家园,对历史的那份爱。 对待历史,只有尊重,只有保护,然后,传统才得以保存,继承。

@行走的GR:如果是这样修的话,那还修它干嘛?名为修复,实为破坏。修不如不修。

(人民日报、人民网、国际在线、北京晚报、澎湃新闻等综合 编辑:崔競文)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