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从竞选时期多次强调要“维持现状”,到就职典礼上表示要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
相比于陈水扁执政后期的激进台独路线和蔡英文作为在野党党主席时频繁煽动民粹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制造障碍,如今的民进党政府尽量不刺激中国大陆,在官方文书和对外发言中均用“中国大陆”取代之前的“中国”,尽力表现出一种“善意”。
即便如此,两岸关系还是不可避免发生倒退。由于处理不好两岸关系,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的不满情绪也在增加。2016年9月份,台湾发生了两次震惊两岸的大游行,先是9月3日的军公教大游行,抗议新执政当局的年金改革抹黑军公教群体;9月12日又有上万观光业者走上街头,向蔡英文当局高呼“求生存”。可以预计,此类游行还将继续上演,蔡英文的执政已经出现危机。
如果说前者还跟两岸关系的恶化不直接相关,是民进党操弄政治恶斗招致军公教群体的大反弹,是台湾内部问题造成,那么后者则显然是两岸关系恶化所致,观光业者的“自救”大游行,是由于两岸关系恶化冲击了台湾旅游产业,进而导致观光业者的生计困难。
两岸关系之所以恶化,直接原因在于台湾发生了政党轮替,有台独色彩的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而且是从中央到地方、从赢得总统大选到立法院单独过半的完全执政。这次政党轮替的原因,固然有部分民众对国民党执政的不满、对朱立伦换柱的不满和宋楚瑜出来搅局的因素,但是年轻世代的崛起、对台独理念的天然认同,也是民进党再次执政的重要因素。民进党与中国大陆之间,并没有可以形成互信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恶化因此变得不可逆转。
2012年蔡英文败选以来,民进党内相当多人认为蔡英文当时输在两岸政策这最后一里路。随后的谢长廷登陆、童振源教授等推动的冻结台独党纲,都是在为“民共和解”而努力。不管成效如何,至少在当时让人看到民进党具有转型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在2014年台湾“太阳花”学运之后就越来越低,以致几乎为零。
该事件反映出马英九的支持度已经大幅降低,其两岸政策的满意度也非常低,民进党不用调整两岸政策便可以在接下来的选举中获胜。而且,转变两岸政策,会使传统支持者流失,这对民进党而言又得不偿失。当然,执政后的角色转换,使民进党也意图稳住两岸关系,不再轻易煽动民众对抗中国大陆,时时都想表现出“善意”,还渴求大陆也有善意回应。
但是,民进党同中国大陆在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时,难以根本妥协,要让民进党当局接受“九二共识”,或者与大陆达成一个包含一个中国原则内容的新共识,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如果民进党接受“九二共识”,不仅是对过去多年的所作所为公开“自我打脸”,甚至民进党是否能继续存在都将成为一个问题,其所代表的政治光谱将被时代力量等团体迅速接收,民进党可能将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既然如此,为何蔡英文在执政以来要表现出某种克制和对中国大陆的“善意”呢?
虽然两岸关系的恶化不可避免,蔡英文亲美日疏大陆的政策也早已确定。但若采取当年陈水扁那样跟中国大陆激烈冲突的政策,也将非常不可取。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蔡英文刚以过半选票当选,处于执政初期,还期待做出一些政绩,还没到需要操弄台湾内部政治对立和两岸矛盾以赢得下一次选举的时候。第二,中国大陆的迅速崛起,使得美日更加不愿意因为台湾问题跟中国大陆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弃台论”在美国早已有之,如果进一步成为美国主流专家学者的共识,将对民进党当局非常不利。第三,如果将两岸矛盾扩大化、激烈化,使得所有东南亚国家都不得不在两岸之间选边站的时候,民进党当局的“新南向政策”将更加不可能成功。简而言之,由于两岸实力差距越来越悬殊,民进党当局根本没有与中国大陆激烈对抗的资本。
因此,在处理两岸关系时表现出克制,对中国大陆释放一定的“善意”,就成了民进党当局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如果做出如此低姿态,中国大陆还是强硬制裁台湾,则可将两岸关系恶化的责任推给中国大陆,在为自己赢得一些同情的同时,也为将来有需要时将台湾民众的不满与愤怒引向中国大陆创造条件。
好在,中国大陆同样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在明知对方不可能根本转变时,依然表现出一种谆谆善诱的长者姿态,并告知期待对方能“完成答卷”,反映出大陆已经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五二零之后,中国大陆虽然在处理两岸关系时确让其降低一个层级,进入“冷和平”阶段,但目前这种处理尺度拿捏非常适当,例如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即使发生火烧车这样严重的事件,大陆也并未公开禁止居民赴台旅游;9月19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接见台湾承认“九二共识”的县市长代表,承诺“差异化对待”,继续提升与这些县市的交流与合作。
要知道,在台湾的观光业者中,虽不排除有类似火烧车司机一类极端反大陆和无人性之人,但多数是经济选民,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受益者;而承认“九二共识”的这八个县市,虽然也有一些地方在2016年的总统和立委选举中国民党得票率远低于民进党,但毕竟这些县市的执政者承认“九二共识”,跟他们的交流就既能表现出大陆把“九二共识”作为两岸间政治基础的原则性,又体现出在当下环境中的灵活性。
如今,台湾观光业者的不满和愤怒已经涌向民进党当局,而承认“九二共识”的县市将继续获得两岸交流的红利。可以认为,中国大陆应对两岸变局的策略已初见成效。既见成效,这种有差别的“冷和平”层级就将继续维持。
面对民众的政治压力以及支持度、满意度下跌,民进党当局更有可能大打悲情牌,掉头拥抱基本盘,而非积极调整两岸政策,完成答卷。其接受“九二共识”的可能性甚至低于台湾再次发生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新执政的可能性,尽管目前来看国民党还难有起色。若民进党当局重新煽动起部分群体的反中情绪,激烈对抗大陆,让两岸关系从“冷和平”变成“热对抗”,那么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更加严厉的制裁。
作者是清华大学
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
五二零之后,中国大陆虽然在处理两岸关系时确让其降低一个层级,进入“冷和平”阶段,但目前这种处理尺度拿捏非常适当,例如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即使发生火烧车这样严重的事件,大陆也并未公开禁止居民赴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