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中国流动人口 规模超2.4亿 逾7成集中在东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20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 张尼)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流动”、新生代占比过半、超7成流动人口集中在东部……19日,国家卫生

中新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 张尼)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流动”、新生代占比过半、超7成流动人口集中在东部……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全国有多少流动人口?

——每6个中国人中有1个在“流动”

《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报告》分析称,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

“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新社发 杜洋 摄

谁是流动人口“主力”?

——新生代占比过半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2013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其中“90后”占11.2%。

2015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90后”相应比例为12.3%。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2013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2015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

另外,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年,“80后”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相比2013年(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80后”受教育年限为9.6年),中国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

流动人口流向哪?

——超7成流动人口在东部

从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看,2013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西部地区为14.9%;2015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东部地区依然是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但占比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占比有所增长。

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2013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2015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达到87.7%。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 图为北京地铁四惠站早高峰人潮。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流动人口在外“漂”多久?

——平均4.4年

《报告》称,2013年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平均在外流动时间为4.36年,2015年相应数据则为4.40年。

《报告》分析称,就流动时间而言,流动人口依旧保持着流动的稳定性,同时因2013年与2015年的数据相差甚微,或可说明流动人口群体也在持续进行着内部成员的更替,不断有新的人口加入流动、现有的流动人口结束流动。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 王小军 摄

流动人口收入如何?

——平均月收入超4500元

数据显示,2015年流动人口平均月收入4598元,相比2013年、2014年同期分别增长34.0%和19.0%。

雇员平均月收入为4031元,较2013年的3133元有明显增长。其中,男性雇员平均月收入为4504元,女性为3441元;农业户口雇员平均月收入为3705元,非农业为5697元。

另外,流动人口的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5000元范围,占比为65.40%,其中,3000~5000元收入范围内的流动人口比例最高,为34.93%。而收入分布在8000元以上范围人口比例仅为5.38%。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流出对家庭经济收入的贡献较为明显。《报告》分析称,有成员外出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为18414元,比无人外出家庭高4998元。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 朱柳融 摄

人口流出造成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普遍存在

人口流出带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就是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普遍存在。2015年12月~2016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和四川等10个典型省份开展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流出地监测调查。

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由于外出打工等原因,父亲或母亲至少一方跨县外出的0~17岁居住在户籍地的儿童)占农村儿童总体的35.6%。其中安徽、河南、四川跨省流出集中地区留守儿童比例较高,达到了43.8%。另外,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也导致留守老人的出现,留守老人占老人总体数量的31.8%。

——加剧农村的婚姻挤压

“人口外出改变了适婚人口的构成,特别是大龄未婚现象突出。”《报告》称,农村35岁及以上未婚比例为2%,且性别差异明显,男女未婚比例分别为3.9%和0.2%。

报告分析称,由于女性择偶的向上选择倾向和婚姻成本日益增高,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比其他男性更容易被排除在婚姻之外。

此外,出生性别比失衡累计效果造成同龄适婚女性短缺,条件较差的农村男性往往成为婚姻梯度挤压的最终承担者,导致部分农村地区一些大龄男性因择偶困难,被迫未婚甚至终身不婚。

——存在土地撂荒现象

调查显示,农村整户外出家庭住房处理以闲置为主,占75.2%,亲属看管或居住的占17.9%,4.2%的住房已经坍塌,出租占1.9%。这其中,东北地区房屋闲置比例最高,为82.2%,安徽、河南、四川等跨省流出集中地区为72.9%。

另外,42.9%的整户外出家庭承包地是亲朋耕种,转租给私人的占24.0%,而撂荒的占到8.6%。(完)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