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车祸幸存者潘玉英从ICU转入普通病房。
潘玉英缩在医院白色被单下面,显得格外瘦小。
一台医疗器械通过密布的管子连着身体,代替她已76岁的心脏运转,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12月2日清晨5点30分左右,湖北鄂州境内,一辆9座面包车冲入路边鱼塘,车内18人遇难,两人获救。
潘玉英是这场车祸的幸存者之一,另一个是司机。
和面包车一起沉入水底的,是18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打工者。每天早上5点,工头的面包车会准时将他们拉往武汉的各个绿化工地。
老人们一天能挣五六十元,弓着腰、挥着小锄头不停地劳作,起早贪黑,寒来暑往,终年无休。
这场车祸,让他们终于可以好好睡觉了,只是再也不会醒来。
12月2日,超载的面包车一头扎进了这口鱼塘。
黎明梦魇
“庙岭来的绿化工人”,人们习惯这样称呼这群老人。他们都来自鄂州市华容区庙岭镇的两个村庄,老人去武汉做绿化的现象,已近10年。
如果不是这场车祸,潘玉英只是这个群体中面目模糊的一员。她是19名老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唯一生还者。>>>成都交警执勤遇车祸牺牲 倒地瞬间推开同车协警
12月2日,凌晨4点,潘玉英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车子五点到村口,接上人就走,过时不候,早点去还能抢到位子。因为怕错过上工,老人们都习惯打出提前量。
“不习惯没得办”,两年来,她日日如此。不到四点半,潘玉英出门,家里其他的人都还在睡梦中。
此时,74岁的邻居陈细珍(化名)也出门了。老伴心疼她早出晚归,3点半就起来为她做早饭。开水泡饭就咸菜,太早了没胃口,陈细珍只吃了一小碗,剩下的都装进保温桶了,带到工地上中午吃。
“一到中午饭就凉了,她吃得更少。”由于车祸落下了残疾,陈细珍的老伴腿脚不利索,没法出去打工。陈细珍在外挣钱养家,他就给妻子洗衣、做饭。
四点半,天色漆黑、寒风瑟瑟,栈咀村村口路灯下已经站满去武汉做绿化的老年打工者,潘玉英和陈细珍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这群头发花白的老人每人背着一个布袋子,袋里装着盛有午饭的保温桶、保暖的衣物、小铁锄和小马扎。
五点多,面包车到达栈咀村。老人陆续上车,因为年龄最大且晕车,潘玉英和陈细珍坐在了司机后面的座位上。
三次停靠,人一拨拨往车里填。这辆核定承载9人的金杯车,满载着20人,朝武汉市区方向出发。
“那天下了大雾。”栈咀村村民回忆。鄂州市气象台于12月1日晚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当日夜间至2日上午,大部地区能见度将小于500米,局部小于200米。
超载的面包车在黑暗和浓雾中沿着葛庙线西向东方向行驶,在一个倒“7”字形转弯处,冲出没有护栏的路面,一头扎进3米深的鱼塘。
目击事发过程的栈咀村村民李长文和李学坤告诉“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007),车沉入水底的过程中,司机从窗子逃生,沉入湖底之前车翻了一个个儿,坐在司机身后的潘玉英恰好滚到了驾驶座上,被司机从窗子拽了出来。附近村民拿来了绳子抛给她,老人拽着绳子被拉上岸。
冬月水寒,浑身湿透的潘玉英打着冷颤,含含糊糊地一直叫冷,村民骑电动车把她先送回了家。
剩余的18人全部沉入了阴冷的水底,包括陈细珍。
潘玉英的房间。
四世同堂
12月6日,栈咀村老人们等车的马路边散落着红色的鞭炮纸屑。这意味着,大多数老人的骨灰已入土为安。
此时,武汉一家医院里,潘玉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眼睛深陷在布满皱纹的眼窝中,依旧露出惊惶的神色。她的心脏因受惊出现应激反应停止工作,四根肋骨骨折,刚从ICU转入普通病房。“重孙什么时候来看我,想孙子。”老人虚弱地念叨着。
潘玉英的孙子、孙媳在深圳打工,家里剩下潘玉英二老、儿子儿媳和上幼儿园的重孙。
四世同堂,潘玉英正是儿孙绕膝、坐享清福的年龄,但她“没有享福的命”。
“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007)在潘玉英家看到,八十年代盖起的红砖平房处处是岁月的烙印,在村里显得格格不入。家中没有像样的家具,甚至没刷墙漆,少有的几件木头家具全都看不出本色。
潘玉英出事时被冷水浸透的棉衣棉裤堆在家门口。推开房门,简陋的木板床上凌乱地堆放着几床棉被。被救起之后,家人用这些棉被包裹着老人,帮她取暖。
房间顶棚上留着老鼠屎尿的痕迹。图/北京时间 刘思维
抬头望去,房间没有天花板。“上面都是老鼠!”老伴李学福指着布满老鼠屎尿痕迹的塑料顶棚,苦笑了一声。他今年78岁,走起路来颤颤巍巍。
厨房的屋顶透着光,李学福指着放在角落的草帽说:“下雨天在厨房做饭要戴草帽,不然头会浇湿。”
“有老人去打工的都是困难户,不困难也不会这么辛苦早出晚归。”栈咀村上李湾组长李学坤介绍。
自己养老
“婆婆坚持要自己养老,不肯要儿孙的钱,不想给我们增加负担。”潘玉英儿媳范细莲叹了叹气。
细莲介绍,老两口每人每月70元的养老金,加上过年过节儿孙给的钱,一年差不多千八百元钱。自己种点地,只够自己吃,不够拿出去卖钱。这是公公婆婆除打工以外的全部收入。
范细莲和丈夫都没固定工作,靠打零工为生,两人一个月就挣两千多元。之前用土地跟人换了鱼塘,本想增加点收入,但今年夏天发洪水,最后还赔了钱,“实在补贴不了老人”。
这点收入显然抵不住现在“用钱用得狠”,李学福一年光买药就要花几千。
前几年,同村干绿化的人叫他一起去“挣钱”,李学福连连摆手,“太苦了,受不住。”
但两人总得生活,两三年前,身体没有大毛病的潘玉英加入绿化工人的队伍。
“农村只有这个活干。”李学福激动地说,“都是靠两个手做!”
一天58元,工资一年分三次结完,一年下来赚个万把块,两个老人就不必再依靠儿女。日子过得再紧巴点,还能攒下日后的医药费,一天天迈近八十,进医院的时候不会少。
同样是“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陈细珍做了六七年的绿化工人,除了感冒生病,风霜雨雪都拦不住她,女儿说,“我妈妈好像一台机器,永远不用休息。”
但整日和她生活在一起老伴知道她有多累。陈细珍爱干净,每天晚上下工回来都要洗衣服。但很多次吃完晚饭,她就坐在那里累得不想动。>>>一辆大陆游客游览车在台发生车祸 游客无人受伤
陈家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一家人也难团聚。去年过年,老人们终于可以休息几天不用上工。她打电话叫儿女们带着孩子回来,二儿子为省钱没回。谁承想,一家人再次凑齐竟是在母亲的葬礼上。
栈咀村村主任王华忠告诉“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007),“村里享受低保的一般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出去打工的老人体力都还可以。不光栈咀村的老人这样(打工赚钱养老),庙岭镇其他村子的老人也这样。”
下工的老人拦住公交想上车,司机因车已满载拒绝了他们。图/北京时间 刘思维
打工难停
车祸发生后,面包车停运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工也不能停。
12月7日,“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007)看到,不到四点,庙岭五六十位老年打工者又踏上了上工的道路——他们只能起得更早,3点半起床,4点之前出门,从村子里走50分钟,到5公里以外的镇上,公交车会把他们送到各个工地。
早7点,在武汉某楼盘,老人们换上某绿化公司的工作服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知情人告诉“北京时间”,绿化公司接下工程后转包给当地工头,工头在村里招老人做工,层层转包后发到老人手里的钱就只有五六十。不需要签合同,更没有保险。“老人工资比年轻人少一半,而且农村老人大多是文盲,什么也不懂,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工地上,老人弯着腰劳作了一天。下午4点差五分,两辆从武汉开回庙岭的公交车停在楼盘门口,他们背着布袋匆忙挤上了车。
公交车沿从武汉往庙岭行驶,途径葛庙线时,远远被20几个背着布袋的老人拦住,他们刚从葛庙线的一处绿化工地下工。但已经满载的公交车没有接他们,无奈的老人们,背着布袋,三两成群埋头赶路。车辆驶过,扬起一片尘土。
67岁的陈阿婆走在队伍中,满脸皱纹,疲惫但是精干。下工之后她要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家。她向“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007)抱怨,起太早一天到晚弓着腰很累,但随即笑着说:“我们经历苦日子过来的,一天做到头只有几毛钱,现在一天有50多块,婆婆蛮高兴,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