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地铁扶梯“左行右立”该不该继续提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4
核心提示:乘坐自动扶梯时“左行右立”,曾被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一种文明礼仪,我国不少地方也曾广泛宣传。近日,一则“南京不提倡扶梯‘左

乘坐自动扶梯时“左行右立”,曾被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一种文明礼仪,我国不少地方也曾广泛宣传。近日,一则“南京不提倡扶梯‘左行右立’”的新闻在网友中引发热议。

全球关注、多地地铁扶梯不再倡议“左行右立”

日前,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发布:“约95%的自动扶梯右侧磨损严重,不再提倡‘左行右立’,站稳扶好更重要!”随后南京市委宣传部官微也转载了这条微博。

其实,早在2015年南京地铁官方微博就发出倡议,“不再提倡‘左行右立’,只提倡‘站稳扶好’,不要在扶梯上快速行走,以免摔倒造成危害。”目前,南京所有地铁站也不再发布“左行右立”的语音提醒。

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官方微博负责人施大江告诉记者,2010年至2011年间,南京地铁也曾推广过自动扶梯“左行右立”,并将此作为文明礼仪进行宣传,“但实行一段时间后,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很快便让地铁运营部门忧心忡忡。”

站务人员发现,常有乘客因在电梯上跑动而摔倒。因为自动扶梯的台阶高度为21cm,高于公共场所楼梯要求的15cm高度,扶梯运行时乘客在梯级上行走容易踩不准,被绊倒后非常危险。

“考虑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南京地铁公司随后对‘左行右立’进行了冷处理。这两年开始,则明确不再提倡这一行为。”施大江说。

此外,电梯的不平衡磨损和上下班时候高密度的人流,同样也是南京地铁不提倡“左行右立”的原因。据施大江介绍,“左行右立”确实会导致扶梯局部部件承受过多的冲击,缩短设备寿命,使得扶梯故障频繁。

记者了解到,广东、上海等地也有类似的不提倡“左行右立”的做法。广州地铁宣传部主任叶子川告诉记者,大约在10年前,广州就不再倡议“左行右立”。

规则与安全能否共存?

网上关于“左行右立”倡议的争论由来已久。网友“katie__W”认为,在电梯上走动非常不安全,而且只站在右边,电梯承重也会不平衡。他认为,“要着急,就干脆走楼梯得了。”网友“杂拌堂”也认为,如果真的有急事,也不在那几十秒时间。

然而,也有很多网友支持乘坐扶梯“左行右立”,认为这是一种国际惯例,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素质。网友“伟大的地瓜”表示,乘坐扶梯时“左行右立”,其初衷就是养成一种有序的文明习惯,这种做法已经渐入人心,而且从实践上看为保证乘梯秩序起到了良好作用。

老吴公考网创始人吴红民认为,扶梯靠左通行是一种通行的社会规则,合理的规则一般不会成为问题的源头,只有不遵守这个规则,才会带来安全事故。他表示,“近几年发生的扶梯事件,不是因为在扶梯上行走,而恰恰是扶梯本身的质量问题,是扶梯疏于维护造成的。”

而深圳美迪斯电梯有限公司员工华政兵告诉记者,在电梯上行走的确很不安全。“在运行中的扶梯上行走很容易摔跤,加之电梯的台阶边缘又很尖锐,极容易伤到头部等地方,安全隐患比较大。”

“保障乘客安全是第一要务。”叶子川说,广州地铁在决定不提倡扶梯“左行右立”之前,曾专门做过地铁内扶梯安全事故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大概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乘客在扶梯上跑来跑去、没站稳导致。”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如果确实有科学依据和统计数据证明,在扶梯上行走容易引起安全事故,那么南京地铁的倡议就是合理的。”刘俊海说,这种对百姓安全负责的倡议如果有科学依据,还应该推广,以改变其他地方依然存在的乘梯惯例。

国际惯例也要适合中国土壤

一些网友认为“左行右立”在日本、英国等国家适用的很好,已经成为一种文明出行规则。

网友“Alexpeng1912”就认为,“左行右立”在别的国家是一种坚持了这么久的优良传统,也没见问题,为什么一到中国来就是设备易损,出行不安全?

但也有网友认为,国际通行的惯例不一定适合中国。中国人口基数大,大城市每天的客流量多,上下班高峰时更是人满为患,地铁扶梯经常站满了行人,很难腾出左边空间供人行走。

“‘左行右立’这个做法现在在日本已经不再倡导了,因为穿高跟鞋在上面行走出过安全事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张鸣表示,文明的标准也要适应对生命尊重的法则。

“无论是‘左行右立’还是‘右行左立’都不重要,这只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坚持安全、便捷、文明这样一个总的方向。”张鸣说。

专家认为,虽然乘坐扶梯“左行右立”被不少国家视为一种文明出行的惯例,但是该惯例如果“水土不服”,它的适用性就要大打折扣。无论如何,安全是最重要的。文明出行只有在确保乘客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