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登月、举国欢腾、世界瞩目。近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孙泽洲研究员回到母校,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再次掀起了学子们和南京市民的深空探测热潮和科普热情。
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受聘南航兼职教授。
荣归母校,受聘南航兼职教授
时值月夜,在嫦娥三号第三次进入休眠状态下,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回到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受到了南航校长聂宏教授的亲切会见。
在南航兼职教授的受聘仪式上,副校长吴庆宪教授为孙泽洲颁发兼职教授聘书,并为其佩戴校徽。
孙泽洲校友向母校赠送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和巡视器模型,并表示要切实履行好兼职教授的职责,为母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应尽的贡献。这是自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圆满落月之后,孙泽洲首次来到南京、回到母校进行学术交流。
“嫦娥”着陆,真实版《地心引力》
在成为南航兼职教授之后,孙总师分别做了两场题为“嫦娥三号探测器与中国探月工程”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孙泽洲介绍了从嫦娥一号的研制至今,中国探月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嫦娥三号探测器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参数。
除此之外,孙泽洲还展示了嫦娥三号软着陆时的珍贵视频资料。这些视频是由着陆器自身携带的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画面中月球表面的凹凸起伏,甚至是小石块,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孙泽洲一边向同学们展示视频,一边讲解:“离嫦娥三号着陆点几十米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大的采石场一样的凹坑,周围布满了碎石;在这不远处,还有两个凹坑,如果着陆地点稍微偏一下,到了凹坑中间的人字形山脊上,或者是碎石坑里,那么我们着陆的困难就会大大增加。”
现场同学紧盯着屏幕上登陆月球的画面,显出惊奇的表情,仿佛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嫦娥三号软着陆的时刻。观看视频资料的陈同学不禁感慨道:“看了这个视频觉得很震撼,比获得奥斯卡奖的《地心引力》真实多了,更何况还是孙总设计师亲自讲解。”
成为大树,把困难和责任承担起来
两场讲座结束以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陈夏初教授的主持下,孙总师还欣然受聘为南航的“团学导师”。在学生提问的环节,孙总师的学弟、电子学院的王同学提问到,在观看嫦娥三号落月直播时,在落月成功后,看到孙总低下了头,用双收捂住了脸。当时许多媒体报道说“总设计师孙泽洲激动落泪”,“当时您心中有什么感受呢?”孙泽洲会心一笑回答说:“当时确实很激动,但更多的是疲惫之后的放松。嫦娥三号落月的前两天,我几乎没有合过眼。看到落月成功,确实感到松了一口气。但我也知道,着陆才是个开始,之后还有很多的工作。”
机电学院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总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孙泽洲微微一笑,稍作思考,回答说:“我在做副总设计师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跟着院士叶培建总师可以‘背靠大树’,所以当我成为总师的时候一样,我也要成为一棵‘大树’,为我的团队成员遮风挡雨,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要首先把责任承担起来。”除此之外,孙泽洲还勉励学生们要具备宽厚的知识和综合能力、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判断力和决策力。孙泽洲回忆说,在母校读书时担任电子系团总支副书记这段学生干部经历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上受益匪浅。
同学们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结束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半个小时,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今天的讲座收获很多,与总设计师的近距离接触也让我们对大学的学习更有信心。”同学们纷纷表示。
再一次回到母校,孙泽洲表示:“每一次回到母校都会想到我当年读书的时候,看到学校有这么多和我当年一样的年轻人,诚心的希望南航大的年轻人加入到深空探测的团队中来,创造新的辉煌。”
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在做报告。
积极平和的心态下才容易产生灵感
发展不忘母校,成长铭记恩师。孙总师在紧张的学术交流行程中,特地安排了二场看望母校恩师和学弟学妹的活动,并与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全体院领导、系主任和部分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南航教务处长王成华教授首先对嫦娥三号的成功登月向孙泽洲总师表示祝贺,也感谢他此次专程访问母校。电子学院院长贲德院士代表学院对孙泽洲的访问表示欢迎。他说,学院正处在上升的势头,这与校友的杰出表现是分不开的,希望他此行能给广大同学鼓鼓劲,鼓励大家立志成才,投身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常务副院长周建江教授从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向孙泽洲简单的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随后,孙泽洲对嫦娥三号的背景、运行情况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今后深空探测的规划进行了介绍。他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养,也很高兴看到学院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希望今后能够加强与母校的合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座谈会上,大家还就嫦娥三号登月过程中一些关心的问题与孙泽洲进行了交流。
此后,孙泽洲校友在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季海群的陪同下,与学院研究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同师生谈论技术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研一钱宇雷学生提问:“在碰到工程难题,却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感,怎么去克服心理上的压力和寻找突破口?”孙泽洲回答说:“首先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我觉得自己就是乐观的人,碰到难题时我有时会勉励我的团队成员,嫦娥三号任务才是落月,相比嫦娥五号的取样返回,甚至以后载人登月,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在积极平和的心态下才容易产生灵感。
研二的曹成同学提问:“嫦娥三号的研发过程中,您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孙泽洲说:实践出真知,事非亲为不知难。落月后发现月面上的地形地貌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但月面扬尘问题又比预想的要简单些。孙泽洲指出,第一,在开始一项困难的任务前心理上要有准备。如果对困难估计不足,可能没法适时应对挑战;第二,要有规划,抓主要矛盾。压力大时,要懂得合理调配,注意取舍。同学们还提出了中继卫星的频段等几个学术问题,孙泽洲一一给予解答,并对同学们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给予了许多有益的指导。
志存高远,上天揽月。孙泽洲总师的精神和品质激励着南航学子不断奋斗,给予南航学子信心和勇气。正如《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中,孙泽洲寄语南航学子:“有时,客观环境和条件不尽如人意,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是一块金子只是暂时被尘土蒙蔽,用心学习、踏实工作,总有一天会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链接:
孙泽洲,男,1970年生,辽宁沈阳人。1988年至1992年在南航电子工程系学习。1992年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2000年,担任总体部一室(现传输遥感卫星总体室)副主任。2002年,开始参与“嫦娥工程”的前期论证,负责星载测控论证工作;协助总师叶培建院士组织制定顶层规范等。2004年,被任命为“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现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曾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大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3年度航天功勋奖等荣誉。(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季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