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过《航拍中国》,第一反应是要去旅游了
看过《航拍中国》,大量观众的第一反应是要去片子里的这些地方旅游。
不过老成点的人就会分析,河山壮美,有观看角度变化的原因,真正身临其境,感觉肯定不一样了。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一年之内,要想在这些拍摄点都拿到最好的画面,是很紧张的事。”纪录片《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7年春节假期,《航拍中国》播出了前四集。共34集的纪录片计划在五年内播完,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各有一集,长度50分钟。片中每个镜头,都由直升机或无人机航拍而成。导演组先为每个行政区选出约100个“适合航拍、能够表现美”的内容点,再逐步缩减成五六十个。播出的成片中,每集只留下约30个内容点。
余乐和家人一起看片,发现从十来岁的孩子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记住了很多内容。看完后,他们又开始讨论,该怎么去片里那些地方旅游。在第一季余下两集播出之前,《航拍中国》在豆瓣网的评分是9.4。
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马,野生种群于1960年代灭绝。图为生活在新疆昌吉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普氏野马。重新学会野外生存技能后,他们将回到自然。(《航拍中国》供图/图)
1 动物害怕无人机,只有老虎例外
《航拍中国》第四集拍黑龙江省,第三篇章“森林之旅”讲到东北虎。海林市的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老虎三五成群,悠闲地穿行在树林中,解说提示,人类正尝试唤醒老虎的野性。随着镜头视角降低,老虎或嬉戏,或奔跑,动作越来越清晰,好歹有些“百兽之王”的气势。在弹幕网站“哔哩哔哩”上,内行用户自发“科普”:“东北虎一般在冬天会进鸡圈羊圈偷吃,林业局都会加钱赔给农民。” 无人机从一只老虎身后慢慢逼近,不出意料地吸引了它的注意力。老虎先疑惑地盯着眼前的怪物,骤然起身,追了过来。一只老虎抖擞精神,奋力飞扑,所幸,与无人机咫尺之遥。解说很快讲起,生态正恢复,人类将在森林与老虎重逢。
望向镜头的东北虎。(《航拍中国》供图/图)
“整个画面扑面而来,视觉冲击力很强,一下子在我们这里爆开了。”余乐记得,2016年12月20日,远在东北的执行拍摄团队突然传回消息,一架无人机接近老虎,老虎居然跳起来了。动物通常胆小,易受惊扰,无人机有噪声,往往只能拍到它们的侧面甚至背影。拍摄团队慢慢发现,老虎是个例外,不仅不怕,还敢返身追逐飞行器。 拍摄细节在目标书中列得清楚,意外收获也时常发生。第二集《陕西》就拍到了一群野生羚牛,向导说,当地已经20年都没有看到成群的野生羚牛出现。“视角一高,发现的事物就不一样。”制片主任梁栋笑道。 想拍好自然景观,总受具体条件制约。“用大俯角看地面的时候,那种光线相当于一个顺光,是对色彩最好的呈现。”余乐举例,有些地点,特别需要中午或阴天去拍。譬如拍黑龙江的雾凇,拍摄团队就去了三四次。
为拍摄海南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五指山,锐智九州航拍团队跑了四次。第一次只看到一片茫茫云海,后两次云遮雾盖只冒一点山尖儿。最后一次,他们在山脚守了几天,才等到云开雾散,合乎拍摄要求。
(《航拍中国》供图/图)
而为拍摄新疆与海南这两集,该团队出动两个直升机组,5个无人机组,六十余人,累计作业325天,行程七万余公里,航拍素材积累了近200小时。另据制作方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提供的数字,第一季共有16架直升机和57架无人机,约300人参与了拍摄与制作。
有了适宜的天气,具体地点的拍摄还要尽快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一位制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开拍之前的协调会上,空军相关人士听取了项目介绍:“我们出具了相关文件,他们那边也给了批件,军方的支持力度的确很大。”成片中的所有画面,都经过了军方的审核。
黑龙江五大连池市的南格拉球山,是五大连池14座火山中最古老且最高的一座,山顶有一处天然形成的琥珀,亦被成为“天池”。《航拍中国》供图(《航拍中国》供图/图)
2 “想办法制造差异性”
类比剧情片,《航拍中国》的目标书如同载明分镜头的故事板。目标书A4纸大小,四十多页,一开始交代几句,比如鼓励航拍团队发现“能为片子增色的新内容点”,再注明凡例。接下来它依照不同内容点,用表格来罗列详细内容,包括镜头篇幅、具体要求、草图和机型等若干项目。 “每一次拍摄,都希望他们能够根据实地和我们的最后诉求、大原则,因地制宜地安排。”余乐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拍摄流程,“不是放出去,你们看着怎么美就拍回来,我们再来选。”
新疆的目标书,开篇是天山博格达峰。因为天山地带后景往往是雪山,它建议利用不同前景、角度等来避免雷同,“想办法制造差异性”。再细分,镜头拍摄山脉、山坡、草甸、雪山等地点时,对应着远近不同的景别、角度、焦距等等。
图中红色的一片是辣椒。(《航拍中国》供图/图)
脑海中的场景,纸面上的计划,经过繁复的拍摄、沟通与制作,最后凝聚成为流动的画面。拍摄阿尔泰的哈萨克牧民转场,目标书计划捕捉他们的节律:清晨日出,牧民打包,准备出发;而后再拍骆驼、牧场,羊群扬起的尘土,以及“牧群行走在险峻的山路上”。
每当季节变化,哈萨克牧民都会转换牧场。拍摄团队拍到的,是他们转往三百多公里以外的夏季牧场。妇女们通常骑着马,在队伍最前方领路,同时牵几峰驮着食物及日用品的骆驼。镜头上升,仿佛在观察山谷间孤单行走于蜿蜒牧道的女牧民,牧犬在近前奔跑。无人机继续升高,观众才发现,女人和骆驼就在大群牲畜前方不远处。牛羊充盈山谷的壮观,又衬出人的力量。
(《航拍中国》供图/图)
此处,目标书特意注明:“高俯一些,人物作为一个符号和元素存在,不要拍表情等特别细致的内容。”下面一条备注:“阿勒泰牧场是夏季转场的终点,需要给这个段落有个结束感。”接下来的场景,是极高处的俯瞰,白羊散落于碧绿的牧场,星星点点。解说告诉大家:新疆的夏季牧场,即将迎来超过1000万头牲畜。
“北疆哈萨克牧民迁移牧场的画面,如果你读过李娟的《冬牧场》,一定对这个场景不陌生。所有读过那本书的人都想知道这个场面究竟是什么样子,航拍无疑给到了最佳的角度。”用户“侃叔”在知乎上写道。他在开篇明言,先播出的四集,自己至少看过三遍。接下来的镜头,是隔河远眺前往新家的牲畜。和它们一同前行,伴随着女声吟唱,为漫漫长路添上了诗意。
(《航拍中国》供图/图)
新疆的自然景色壮观多样,时常激起观众的诗情。拍到夏季牧场,弹幕中有一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而镜头里的卡拉麦里沙漠和塔里木河,则是再形象不过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罗布泊,大家惊呼那是真实的“精绝古城”;讲起胡杨林的故事,网友们又想起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
(《航拍中国》供图/图)
“有一组画面,像展开的、延伸的树枝,在地面看的时候只是沙漠。”余乐说,为呈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沙垄的不同样貌,纪录片保留了高空与低空两种视角,“低空的,是观众日常或作为一个旅行者的时候,可以看到的东西;但在空中,大高空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样。”
(《航拍中国》供图/图)
《鸟瞰中国》《鸟瞰德国》《航拍美国》,许多航拍类纪录片珠玉在前,这部怎么拍,他们颇费踌躇。“内容和解说词,方向是尽可能让大众没有台阶,能更好进入到片子里来。”余乐说,几经讨论,重点放在了大众化。
片中出现了许多轻松风趣的解说词,譬如《黑龙江》那集当中的“抓紧生长,趁年华尚在,趁阳光正好”。画面正是春天到来,河水解冻,无人机划过树林,阳光留下一小片耀眼的光晕。
3 女高音长时间盘旋在高空
纪录片讲到物产丰富的三江平原,有弹幕用户回忆起昔日开垦“北大荒”时的豪迈口号:“棒打孢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第二集《陕西》谈到“因为秦岭,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时,则意外引起了甜咸粽子哪个更好吃的争论。
因水系丰沛,陕西汉阴县的凤堰古梯田包含较多水田,种植水稻,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上的旱地梯田区别较大。(《航拍中国》供图/图)
有的观众断言,片中拍到这么多美景,想旅游根本不用出国。另一些观众就分析,觉得壮美,有观看角度变化的原因,真正身临其境,感觉绝不一样。 观众对背景音乐的好评相当一致。余乐回忆制作过程,觉得头一次感动就是听到音乐。负责创作音乐的是作曲家王备,他曾为《芈月传》《少帅》等电视剧配乐,也给2017年春晚的三首歌谱曲。 创作乐曲时,王备只看到了少量镜头。余乐和王备细谈两次,列出几项原则性需求:主题是“爱”;因航拍画面可能给人平缓之感,乐曲节奏就得有变化;音乐得使人愉悦,才适合纪录片本身的平视、交流基调,以及旁白富有亲和力的语气。 王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未看全片不妨碍配乐,至少,音乐得体现飞行和流动的感觉,而不是静下来,按部就班地描述什么东西。“在飘扬的、高空的感觉背后,我们所发出的由衷感慨,是音乐的灵魂部分。”王备形容,自己在创作时面临两难境地,“不高大上,会失去一些庄重感,因为毕竟是祖国大地。比较薄的轻音乐也不行,撑不住这么博大的情怀,但是如果太庄重,就会过于严肃,拒人于千里之外。” 女声吟唱,是配乐的出彩之处。画面呈现一望无垠的南海,或是哈萨克牧民迁移牧场,吟唱浮现,映衬着辽阔无边或生机勃勃的情绪。 王备找到了年轻的女高音歌唱家霍元圆,他们曾在为《芈月传》配乐时合作过。“女高音通常不用这么高的音区,用的话,也不用这么长时间。”王备把高音写得极高,类似方式往往只出现在歌曲结尾,或短暂出现在其中,“但我们是长时间盘旋在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