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勤立法严监督,让法律成为现实生活准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05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法律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不言而喻。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让法律成为现实生活的准则,于国家治理层面而言,则是让改革有法可依。

法律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不言而喻。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让法律成为现实生活的准则,于国家治理层面而言,则是让改革有法可依。

3月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傅莹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梳理新闻发布会发现,傅莹多次提到立法问题。对备受外界关注的证券法修订、房地产税法立法等事项,傅莹均给出了明确的答复;而针对南都记者提出的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问题,傅莹表示,新形势也对立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全国人大会完善有关制度,应对新的挑战。

每年全国“两会”都有不少关于立法的讨论,委员、代表的意见最终多数表现为立法建议,可见,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立法工作已经成为共商国是过程中的热门议题,这背后隐藏的一个事实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现实问题是当前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策略。就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而言,委员、代表的立法建议就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大数据、“脑死亡”等领域,这些建议经媒体披露后虽受到一些讨论甚至争议,但从舆论对类似话题所表现出的高热度不难看出,外界对全国人大立法工作有着非常热切的关注和期盼。

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和监督是其两大基本职能,而立法更是重中之重。由这种职能定位可以推断,能否顺应新的社会形势跟进立法以解决现实问题,能否回应社会关切弥补立法空白,是判断全国人大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新制定出台法律10部,修改法律24部,公布法律解释1部,审议了多部法律草案。其中,在国家安全领域,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在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方面,2016年出台了《环境保护税法》,都属于社会关注的热门领域。

无论是立法数量还是立法嗅觉,全国人大在去年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主任梁鹰如此总结去年的立法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节奏快。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特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法律在制定过程既要反映人们的意愿和利益,同时又要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以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为例,它既涉及每个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又属于互联网形势下新的问题范畴,新的场景和新的技术,都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类似个案反映了当前立法工作的要求,即不仅要追求数量、效率的提升,还必须重视质量的改善。

为了制定更具价值的法律,近年围绕立法工作的讨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呼声最高。对此如何解读?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傅莹的回答是:科学立法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拍脑袋做决策;民主立法就是要多听方方面面的意见,多吸取社会智慧。以《慈善法》为例,参与立法的专家认为,该法“立法过程与社会互动充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立法、民主立法、社会立法的过程,是立法史上的进步”。相信有了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这两个原则的保障,更多类似高质量、强互动的立法将呼之欲出。

法律应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和立法工作一样值得重视的是全国人大的监督职能,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傅莹表示,今年将对网络安全法进行执法检查,重点针对非法提供信息和网络欺诈,会更加严格执法。数据显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6年共开展23项监督工作,其中包括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等。法律制定出台后实施情况如何,更能检验其存在的价值,执法检查作为全国人大重要的监督职能,其对推进法律实施会产生何种影响同样值得期待。

法律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不言而喻。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让法律成为现实生活的准则,于国家治理层面而言,则是让改革有法可依。中国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法律的进步,让法律成为每个国人的信仰,相信中国的改革之路会更顺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