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遏制资金脱实向虚,必须堵住金融业源头,让金融业不是只有利益、更有风险,资金就不敢轻率进入金融领域,而会逐步回归实业。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振兴实体经济是代表委员关切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傅成玉表示,金融脱实向虚需要得到切实重视,中国不能走美国把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转移出去的路子。虽然说中国没有像美国那样把制造业转移出去,但是中国出现的制造业被边缘化、资金脱实向虚、产业资本撤离实体经济等问题,有的比制造业转移还要危险。
之所以说制造业被边缘化、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有的比制造业转移还要危险,是因为产业转移大多发生在其他产业高度发展、转移产业也需要转型升级的情况下,而资金脱实向虚、产业资本流失,则很可能缘于其他产业盈利能力过强、实体产业困难巨大、盈利水平不高。如此状况,对实体产业将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影响和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资金脱实向虚不仅制约了实体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扭曲了实体企业的发展思维,推动了产业资本加速撤离实体经济。正如一些代表委员所言,实体企业在做大以后,也都转向金融、房地产和资本投资,真正专心于制造业、实体产业的已经很少了。大企业转向做金融、房地产和资本投资,对实体产业的投资越来越少,又在相当程度上恶化了中小实体企业的生存环境,特别是那些为大企业做配套的中小实体企业,因为大企业“转行”而变得日益困难,有的只能关闭歇业。
资金脱实向虚还稀释了政策和改革的“红利”,降低了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损害了市场发展环境,甚至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如何振兴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防止实体经济边缘化产生“多米诺效应”,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近两年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实体经济的关注,呈现出从实业界代表委员向其他领域代表委员扩展的景象,代表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和建议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越来越务实。在“两会”平台的带动下,社会各界对实体经济困难的认识和对振兴实体经济的意见建议,也有了相当的共识,形成了殷切的社会期待。
总体来说,振兴实体经济不但要说实话,还要出实招,要坚决制止资金脱实向虚。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建议,要给金融业退虚火,打破信托等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提示金融产品的风险,让更多资金投回实业。只要金融业有暴利可图,资金就不可能脱虚向实,要遏制资金脱实向虚,必须堵住金融业源头,让金融业不是只有利益、更有风险,资金就不敢轻率进入金融领域,而会逐步回归实业。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税收可以减也应当减,更应该减的是各种收费和制度交易成本以及银行的融资成本。如果这些方面的成本能够有效降下来,税收的弹性就会更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就能更加灵活有力。有代表委员建议,尽快推出一批制度性、管长远、见实效的清费举措,实现“清费”与“减税”共同发力。
此外,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扬、保护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成为推动创新的主力军,是最为关键的方面。就眼下而言,要抓紧纠正一批损害企业家权益的冤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资金等的扶持和资源配置的倾斜,鼓励企业家轻装上阵,大胆创新。
当然,规范资本市场运行,防止资本发生野蛮行为扰乱市场秩序,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到了必须高度重视制造业、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的时候了——掌握着大批核心技术的美国都在鼓励制造业回归,更何况是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