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启动“四水共治”。目前,这一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展开中。面对今年严峻的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形势,“防洪水”成为“四水共治”的重中之重。昨日,长江日报记者就武汉洪水的特点和应对建议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他认为,为确保一城安澜,加强以堤防为基础的综合防洪体系建设仍是重点。
有数据显示,武汉市内地面高程大多在22.0-26.0米之间,低于长江多年平均洪水位25.96米,最低处比1954年最高洪水位29.73米低7米多。所以,从古至今,武汉屡屡遭遇洪灾。2016年长江中游发生区域性洪水,武汉出现了举水等6处溃口、童家湖拦渍堤漫溃等险情。
钮新强院士说,武汉市市域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其中约4500平方公里受堤防保护,而洪水的成因又与长江、汉江的暴雨特性相关。
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汽输送有明显季节变化,春夏两季是水汽集中输入时期,每年5月至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9成。汉江流域夏汛时段雨量最大,秋汛次之。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8成,特别是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4-6成。
1998年以后,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相继进行了堤防达标建设。三峡工程投入使用后,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大大提高。然而,由于长江河道的安全泄量与长江洪水峰高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有限,长江中下游仍有80万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仍然十分紧张。加之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长江流域局部地区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对于武汉地区来说,除加强堤防建设外,还要加强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等综合防洪体系建设,确保遇大洪水时武汉地区的整体防洪安全。同时,还要加强支流、湖泊和民垸的堤防建设,有效应对遇局部或区域洪水时地区的防洪安全。
对此,钮新强院士建议长江防洪依然要依靠综合防洪措施,即按照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结合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措施及其他非工程防洪措施的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洪体系,加强防洪建设,确保武汉防洪安澜。(记者黄师师)